在我孩子没有出生之前,我就曾经无数次想像,我的孩子聪慧过人、光彩照人、引人注目的画面,想像我从孩子身上获得的巨大的成就和满足感。这些想像,来自于我内心对孩子的预先设定:我觉得我的孩子,他应该优秀。我从没有想过,我的孩子可能或可以不优秀。
当孩子出生以后,我就带着这种强烈的渴望,按照我的期盼和方式,来养育我的孩子。但事与愿违,结果是扑面而来强烈的挫败和失望。这种挫败和失望来自于,我发现我的孩子远达不到我给他设定的“优秀”。当我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不断地超越我的孩子走在前列时,我的孩子还是以他自己的成长速度不慌不忙地行走,我的内心充满了焦虑。这种焦虑超越了头脑的理性和内心的淡定,让我在亲子关中积压了越来越多的情绪,我甚至带着情绪去面对和处理孩子的成长。有一天我发现,孩子和我一样,他同样带着他的焦虑来面对我,只是他不会表达,他表现出没有安全感、胆怯和不自信。他怯生生的无辜的眼神透着一股被压抑的倔强,似乎在向我质问和抗争:在妈妈世界里,难道只允许“优秀”的孩子存在吗?妈妈所谓的“优秀”难道真就该属于我吗?
实际上,我也像孩子质疑我一样,在质疑着我自己。我带着这些质疑,开始作为妈妈角色的思考。
当我们作为妈妈的角色存在时,可能面对这个全新的角色,我们本身就会产生对角色未知的慌乱。因为,世界对妈妈的角色没有同一标准,也没有任何一个条文规定妈妈就该这样做或就该那样做。
当我们反观过去,去找寻生命的源头时,我们或许可以认真地问自己这样一问题:作为妈妈,为什么要生下孩子?或许很多妈妈在生孩子时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有些人觉得应该生就生喽——为了完成责任;有些人觉得生儿为防老——为了老有所依;有些人觉得孩子是婚姻的纽带——为了稳固婚姻;还有些人觉得生个孩子热闹些、孩子是生命的延续……等等等等。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这个为了那个生孩子,我们甚至可以找出很多很多自以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拥有一个或几个孩子。是的,生命的孕育看似是一个孩子无权过问、被动到来的过程。但是当他呱呱坠地,带着剥离母体的恐慌,来到一个未知的世界。实际上,他是对世界、对父母、对亲人怀有期盼的,这种期盼或许跟我们成人眼里对人生的美好追求是一样的。
那么孩子的这种美好的期盼是什么?是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动手能力好?有表演天赋?还是成绩的出类拔萃?……一个表达能力强的孩子,一个动手能力好的孩子,一个有表演天赋的孩子,一个成绩出类拔萃的孩子……又或者一个表达和动手都很强、表演和成绩等等各面都很好的孩子,他真的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吗?这种“优秀”的界定和标准是来自于谁,是家长还是孩子?这种“优秀”的界定和标准,孩子是要无条件接受还是可以有选择接受?更重要的是,家长眼中所谓的“优秀”到底是什么一个概念?这种“优秀”的寄托和希望到底能给孩子带去什么?
带着这么一堆问题,我扎进了对心理学更为系统的学习。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时,我才幡然醒悟。
我追随了国内外很多知名老师,参加了很多课程培训,我亲眼目睹或接触过很多与我一样,有着类似困惑的家长或求助者。特别是其中一部分求助者,他们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几乎拥有了世人眼中所谓的“优秀”和“成功”全部,他们高学历、高收入、高权力和高社会地位。他们被很多人所羡慕、追捧,但他们的内心,却从来没感到幸福,那种来自于对生命体验和经历的认同的幸福。相反,他们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深深的压抑和痛苦。这种压抑和痛苦,大都来自于小时候对父母权威的畏惧,来自于成长的“优秀”的绑架,来自于从小到大敢怒不敢言的情绪积压。小的时候,他们无力反抗父母,他们就这样,压抑着长大了。当他们长大以后,他们发现他们一直生活在父母为他们编织的“优秀”的鸟笼里,他们发现这种“优秀”,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人生,他们长有一个成人的躯体,却依然只有一颗幼小的、脆弱的心灵。他们纠结、痛苦,却依然无力抗争。或许,在道德伦理面前,他们的理性超越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认为,去抗争曾经为了塑造他们的“优秀”沤心沥血、现在却已渐渐老去的父母,是一种不孝或忤逆的不道德行为。他们在来自于父母的爱中和自己纠缠、打架,他们质疑那些曾经来自于父母的爱,但他们却在成年以后的生活中带着这份质疑继续压抑着生活。更值得关注的是,因为带着压抑和质疑,他们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爱”去爱他们的孩子。
是的,什么是爱?怎样去爱?很多为人父母者还来不及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就迫不及待地去爱了。
爱,是一切成长的基础。爱,是一切教育的先决条件。如果不清楚爱是什么、怎样才是真正的爱,那么,去学习爱、学会爱,就成了父母首先要完成的功课。在爱前面,一切教育都要让道。爱如果不够、不正确,一切教育都免谈。
没有尊重就谈不上爱。当我在内心认真地审视这个问题时,我才有了作为一个妈妈的谦卑,我才意识到,我真的不是一个好妈妈。我在不懂爱的时候,就急切地去教育孩子,用社会现实标准、自身成长经历,总结出所谓的“优秀”的标准,去教育孩子,要求他按照我的意愿和我为他规划的模式去成长。那一刻,我才知道,我曾经执着地追求着那个我心中的“优秀”的孩子,其实是对孩子的不接纳和不认同,是对我认为的孩子“不优秀”的那些特点的不接纳和不认同。那一刻,我才明白,那种所谓的“优秀”,只是来自于我认可的“优秀”,不一定适合我的孩子,也不一定是我的孩子真实的“优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在成长的过程,有他们自己需要的温度、湿度和花期。而我们作为父母,对于花的浇灌和呵护,是需要去考虑适不适合不同品种花的成长特性的。每一个孩子在前行的道路中,有他自己想爬的山头、想迈出的步伐、想调节的呼吸节奏,因此,我们给予他的爱,是要建立在尊重和接纳的基础上,要尊重他的基础个性、成长速度和适合方向,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渴望被尊重,都值得被尊重;要接纳他们的“优秀”,也要接纳他们的“不优秀”,只有同时接纲他们的“优秀”和“不优秀”,他们作为生命的个体在我们面前的存在才是完整的,而我们对他们的爱也才是完整的。
一个自由的生命才会幸福。因为,自由来自于对这个生命全然的尊重、全然的接受和全然的爱。当我从“我不是一个好妈妈”的答案中醒悟时,我作为一个妈妈的成长也就开始了。因为,当我承认自己不那么好时,我就接纳了自己可以不那么好,同时接纳了我的孩子也可以不那么好。
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你觉得妈妈要怎么样爱你,才是你喜欢的?”孩子歪着脑袋,小大人似的看着我,喜形于色地说:“抱抱我、亲亲我、夸夸我、奖励我。”我一把把他搂在了怀里,对他说:“宝贝,原来你需要妈妈这样去爱你,谢谢你这么清楚地告诉了妈妈。”孩子的回答非常出乎我的意料,他的回答简单、直接,却是最接近生命底色的、最本质的纯真,让我特别得震撼。我仿佛都能看到,当他以他需要方式接收到来自妈妈的爱时,他那种轻松、快乐、自信、富足、喜不自胜的画面;我仿佛都能感受到,他那颗幼小但渴望自由的心正在跳跃和欢笑。
是的,没有谁愿意被否定、被约束、被控制,即便是一个孩子,他和我们父母一样,渴望拥有一颗时刻都能接收到爱的心,这种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带着温暖、尊重、肯定和鼓励的,这颗心才能是健康、自由地跳动,才能有力量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这才是生命发展的本真,也是个体成长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