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一个刚刚入编成功的朋友,她谦虚地说:“都是运气好!”其实我们都知道,一切都不会只是偶然,所谓的运气好都是自己曾经努力的铺垫。昨天看到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新入职教师,孙老师说他们过五关斩六将的勇敢,突然想到了自己的漫漫考编路——那些纠结、焦虑、郁闷、自责、难过一涌而上。幸好还有后来的欣喜、兴奋、如释重负来中和一下。
当年微信还不怎么会用的时候,我在QQ上有几条仅自己可见的说说:入编成功,一定要大哭一场。真的在2016年7月份骄阳似火的一天,考官公布完总成绩后,我满含热泪、一身轻松地跑出了考场!
2013年研究生,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我,也曾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哪里都可以考上,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才清醒: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具体也不记得参加了多少次招编考试,反正只要有合适的就报名,去过淄博,济南,泰安的各县市区就更不用说了。教育学基础,心理学,综合写作,时政,专业课,公共基础知识,不管什么题型都体验过。其实,还挺佩服自己的韧性的,不管受多少打击,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就这样坚持着,直到柳暗花明的一天。
如果一定要有什么经验的话,时间比较久远也不一定很详细了。除了认真看报名条件,比较报名人数,积极尝试之外,有计划的复习是个重点。笔试时,考编的书看了好多遍,也整理了很多笔记。章节类的,表格类的,分类整理的,思维导图类的,为的就是把知识点记清楚,无论选择题或简答题怎么考,只要我们把知识点弄清楚了,就不怕题型变化了。笔记和书都送给更需要的朋友了,至今也不知道在哪,也没有还回来。要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当时家住的比较远,每天要坐公交车,我就利用上下班公交车上的时间刷题,好像是“我爱教师”这样一个APP,每天按知识点或章节,或真题模拟题等做题,自动筛选错题,我也会到校后找时间把当天的错题整理到笔记本上,慢慢的就错的少了,这种在进步的感觉很不错。笔试呢,要用上时间。机会都属于有准备的人,幸运之神也会眷顾那些更加渴望得到的灵魂吧。
进面试后,不管自己的名次如何,都要尽全力准备。我进面试的名次并不好,与第一名差7分,第二名差2分。我找朋友借来所有的高中教材,就开始备课了。没有出面试简章,就先按说课把三年的课本备了一遍。简章出后,是15分钟试讲。于是又把所有的课按试讲讲了不止三遍,当然这得力于“天时,地利,人和”。是在暑假里,儿子不到两岁,我每天像上班一样到学校,约同时进面试的龚老师一起备课,互相点评,相互肯定和鼓励。在教室里,她讲完我讲,轮流试讲。我们又试着给每一篇课文加了创新点,不一样的板书设计,情感升华……反正时间多,我们开玩笑地说,把每一节课都要上成优质课。天下英才江博士给了我很多指导,让我更有信心。考试抽到的课文非常熟悉,我没有打开发给的教材纸,就备完课了!然后像江博士教地一遍一遍“过电影”,毕竟也站过三年讲台了,非常自信地讲完课,看到评委老师频频点头,放心多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面试成绩93.67,全场最高分,完美逆袭,以总分第一名成绩,成功上岸。
除了感谢自己的努力,当然也要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朋友们的各种帮助,感谢江博士等老师的指导……现在回忆五年前的这次“成功经历”,仍然很激动。是因为自己付出太多,太过在意了吧。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就像没有唾手可得的幸福。只要你想做,不要放弃,去坚持,就会遇到你想要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