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9年年底,就有多家媒体跟进央行数字货币项目的研发进度,且根据央行方面的公开发言推测2020年将是DCEP落地年,甚至锁定了DCEP项目的第一批试点城市,如深圳、苏州等。
遗憾的是,2020年初意外爆发的新显然大大延迟了DCEP项目的研发推进。但我们根据最近一些支付领域龙头企业的动向,还是可以通过细节推看DCEP面世进度的。
近日,支付宝先后公开了5件和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分别为:
- 数字货币交易的执行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 基于数字货币的交易处理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一种数字货币账户控制方法及装置;
- 数字货币钱包开通的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一种基于数字货币的匿名交易方法和系统。
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字货币产品信息,也似乎在暗示,支付宝会参与到DCEP发行的某些环节中。
那DCEP到底是什么呢?央行DCEP会以何种形态面世?
央行对DCEP的定位是作为M0结算和发行,地位等同于现金。在未来,DCEP可能会代替传统的纸质法币,成为新的价值符号象征,去执行货币职能。
所以,在DCEP面世的过程中,即会受现有支付体系影响,但也会相互区分。
理论上说,目前的支付体系主要处理的是货币中的活期存款部分,而数字货币则主要属于现金 (M0)范畴。双方有交叉和重叠,但是数字货币处理的M0体系,会给支付宝等行业巨头带来新的产业命题。央行严格密码学实现标准和更加灵活的货币宏观市场模式,可能会影响支付产业的发展。
移动支付
数字货币的具体形态可以是一个来源于实体账户的数据字符串,也可以是记于名下的一串由特定密码学与共识算法验证的字符串。它与现有的账户体系兼容,但会使用密码学手段将其进一步处理,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简单清晰地去管理自己的货币资产,即使它们处在不同银行、不同APP端,也都可以统一地进行管理和调度。
这些数字货币,本质上是由一串记录信息的字符串和央行严格设计的加密防伪措施共同组成,可以体现或携带于数字钱包中。而数字钱包又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PC终端或卡基上。钱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终端形式。
根据目前央行及龙头企业公开的专利描述推测,DCEP面世后的兑换模式主要依赖于银行,人们可以在银行APP客户端、ATM等传统货币提取的渠道,享受DCEP兑换服务。
央行推出的DCEP,与目前网络中通行的电子货币完全不同。
目前我们在银行APP、支付宝等应用终端上看到的货币金融,本质上只是一个电子数字,在系统内部可以被轻易修改删除。用户资产与这个电子数字之间没有实际的关联,用户资产是在银行账户里。如果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做支付,需要银行协调处理,才可以顺利完成操作。
这种模式,只是普通的数字记录,搭配上整理这些数字记录的钱包工具。本质上不属于新的货币形态,也不方便央行去做监管和调控。
央行推出的DCEP,是在各个支付环节设置特定的网络规则,并为DCEP精心设计了严格的加密防伪保护。这些加密数字记录,运行在特定数字货币网络中,才可以称作法定数字货币。它们具备货币特征,拥有央行信用分发下产出的防伪标识,是新的价值符号形式。
现有电子货币技术的优点是形式简单,在目前支付体系下稍作变动即可完成;缺点是对账户体系依赖较大,防篡改能力较弱,KYC(了解客户,Know Your Customer) 与AML(反洗钱,Anti-money Laundering)成本较高。
法定数字货币的优点是可以借鉴吸收当今各种类数字货币的先进技术,以更难篡改、更易线上和线下操作、可视性更强、渠道更为广泛的方式运行;缺点是需要构建一套全新生态系统,技术要求更高,体系运行维护难度较大。
两者需要有一定互补性,在不同场景下择优使用,但可以预见的是,数字货币的出现,会对现有的支付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兼容。对很多依赖支付结算和货币金融系统的企业来说,既是新的技术难题,也是新的产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