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 晴
《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很多人都会去寺庙烧香拜佛,但是大部分的人并没有真正念过佛经,你的心里一定会好奇,什么是佛家的经书?它有什么注意事项和意义?
心经:全文260字,是最短的佛经,它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智慧;
波罗蜜多:彼岸
代表佛家的终极目标---彼岸的智慧。
心经:重要、核心
是全部经书的概要总结。
为什么般若波罗蜜多这些梵文不翻译成汉文呢?
这是玄奘规定的!
因为印度和中国的文化不同,梵文和中文经常找不到能准确表达的对应词汇,我们汉民族是以谦逊为美,我们有100,只说80,而印度是有100说10000的民族文化,比如般若,梵文是指无量的智慧。
僧人诵读佛经,是不会停顿的,一开始不需要你理解含义,当你成千上万次的诵读,在僧人的世界,诵经是读给佛祖听的,而不是自己,希望可以感动佛祖,突然有一天,他一下子全懂了,他们就会认为得到了佛祖的指引,佛经,最初了解含义并不重要,读不懂就对了!
它是一种仪式,顿悟的同时,感受到佛祖的存在,从而对佛祖更加忠诚和信仰。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翻译:观音菩萨在深思如何达到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通过验证世间万物皆为空的普遍规律,从而摆脱了一切苦难和厄运。(这是获得解脱的方法论—--穷举法)
注解:
1.观自在=观音,梵文的声音和自在差几个字母,以前翻译的人搞错了,实为观自在菩萨
2.空:不是没有,佛家的空是翻译词,类似于道家口中的道,空代表本原,宇宙静止时候的状态,你看到的一切,都是运动产生的错觉,五蕴就是五种运动产生的错觉,涵盖了世间的一切现象。
3.色蕴:接收到的一切信息
受蕴:产生的想法
想蕴:产生的判断
行蕴:产生的行动
识蕴:产生的记忆
这是佛教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逻辑上是极其完美的,这和数学相通。
数学是建立在1+1=2的假设基础上的,所有的数学定理都是建立在此之上,没有数学家能够证明1+1为什么等于2,在逻辑上不能被证明。
佛教也是建立在空的基础上,假设存在这种绝对静止的状态,其他的一切理论都是用来解释空在运动后的表象,空的存在就是佛家的1+1=2,同样无法被证明。
心经为何能成为最重要的经典呢?
正是因为它告诉咱们,怎么去证明佛家的1+1=2.就是穷举法。
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去分析它的五蕴,就会发现五蕴皆空,穷尽你的人生,如果找不到不是空的世界,从而证明空就是本原,就是宇宙大爆炸前的那个状态。
就像我们用尽一切办法,都无法证明1+1不等于2,从而证明1+1=2。
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翻译:这是哲学的辩证法,矛盾的对立统一,色是运动产生的,空是禁止的,色和空的事物是对立的两方面,但又统一,世间的一切都是相互包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五蕴之中不仅仅是色是如此,其他四种也是如此。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翻译:佛家认为,空是本原,是事物的本来面目,静止不会因为你的看法而改变,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一种客观存在,所谓的五蕴都是认识这种客观存在的路径,一种测量方式,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都不是它的本来面目,至少不是全部,这就是无。
一切的幻象,最终都归结于无,包括你的意识都不是客观存在的,菩萨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你的感受,要分析表象背后的实质,通过否定现实世界里的有,来达到证明真实世界中的无,只要证明了无,就体会到了空。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翻译:以无所得的心态,就可以修行到无所得的境界,我们真的可以做到无所得吗?反正我还做不到,如何做到无所求呢?按照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法,就能心无挂碍,你只有想着你是将要去彼岸的人,你才不会再执着于眼前的利益,你才能做到心无挂碍,你只有心无挂碍,才能通过涅槃,实现菩提萨埵。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翻译:以前的佛祖们,也都是按照这个方法,获得大智慧的,这是彼岸思维。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翻译:咒语,不是想象那样,你念了某句咒语就如何如何,念咒语是一种修行,一般认为大量的念咒,会帮助修行者,并不是说对别人会产生什么影响,心经被很多人认为是有法力的经书,甚至传言说诵读多少遍,就有什么样的保佑,信则有不信则无。
作为一种哲学,佛教给我们展示的是一种科学,尤其是建立在罗辑思维基础上的推演,就像数学世界一样,建立在1+1=2基础上,从空开始层层推演,直到建立整个宇宙观,从某种角度,数学也是一种佛教,只是它还没有发达到可以解释世间万物的程度,这是逻辑的魅力,这是科学,而不是迷信!
��Q�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