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N年前,自己第一次带一年级时,翻看课本内容的第一反应是,这么简单还需要教吗?就是这种不屑的心态,使得我备课不细致,上课也讲得不详细,以致于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各种抓狂!特别是第一次考试的成绩惨不忍睹。
那次,我才静下心反思:我现在面对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侧重培养的是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合作交往能力等,而一年级学生得掌握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培养课上的专注力。
这群刚入学的孩子习惯还没养成,又遇到老师用“想当然”的上课方式,大多数没有任何相关知识背景的“小白”彻底蒙圈,上课回答问题时,还可以跟着部分懂的同学滥竽充数,而下课独立完成作业时,各种问题都出来了。
所以想明白的我,决定站在这些“小白”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备课的时候,小到一个数字的书写比划和顺序,我都认真对待。记得当时10以为数字的书写,我反反复复让学生写了半学期,才让全班的孩子基本都掌握。
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到“比多比少”的知识点时,各种凌乱,即使我先前已经有心理准备,并且自认为上课把知识点讲得特别详细了,但孩子们不管上课表现还是作业反馈,都让我特别崩溃。
后来经过其他老教师的点拨,才发现学生未能很好的抽象出题目的意思,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在讲解此类题目是,我都是用画图的方法或者打比方,这种直观的方法更能让学生理解。
那年和“小白”共处的经验告诉我, 即使是看起来再简单的常识问题,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就是不懂,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不是一味灌输自己已知的,而是要从学生角度,像理解新东西那样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