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山东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炒的沸沸扬扬,不明情况的吃瓜群众一脸懵,还有这种操作?
简单还原一下事件始末:山东冠县的农家女陈春秀2004年高考,被告知“落榜”,没有学历的她辗转各种电子厂、饭馆打工,可谓是尝尽人间酸甜苦辣,可在“落榜”16年后,打算报考成人教育,但在学信网填报信息时发现,自己被陌生女子冒名顶替就读山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科)。
冒名顶替的陈某某在毕业后回到冠县,入职烟庄街道办审计所。
明明是自己考上了大学,却被别人上了,人家还有凭着学历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十几年,这操作让人大跌眼镜。
从最近的调查进度得知,学信网已经注销了冒名者的学籍信息,任职单位已经解聘,已经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惊诧于这种事情的发生,可是查资料才发现,这并不是唯一;
1999年河南张志刚事件
2002年河南周口市王娜娜事件
2002年湖南邵东县罗彩霞事件
2002年湖北孝昌县王俊亮事件
2003年内蒙古麻巧珍事件
2010年河南黄海霞事件
......
他们也只是阴差阳错的发现自己被顶替上了大学,可是后来呢?他们是否得到了公平公正的裁决?那些伸在背后的黑手,究竟有没有被拔除?
这些人的命运因此改变,甚至他们的家庭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可是链条上的某些官员仅仅是降职、警告、记过、提前退休。
这真的公平吗?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些被顶替者都是来自农村,冒名者的背后总是有权有势的家族,甚至当年罗彩霞事件,被发现之后,嚣张的说:“就算你告到联合国我也不怕”,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们这样的勇气?
这次的陈春秀被顶替上大学事件,顶替者原名为陈艳平,舅舅曾任乡书记县审计局长,父亲下海经商,她于2007年大学毕业后在冠县烟庄街道办事处审计所工作,标准的有钱有势。
这些人,仗着自己家族的权势,拿别人前途,甚至人生当儿戏,这些事我原先以为只有电视剧里才会有。
再加上最仝卓自爆高考身份造假事件,曾经农民家庭翻身的唯一途径,最公平公正的平台,真的公平吗?
再来看看这次的陈春秀,相关部门说一定会给她一个公平公正的答复。
怎么样处理才算公平公正?这仅仅是顶替上学这么简单吗?
她这16年的青春怎么算?
她因此改变的往后60年的人生怎么算?
因此改变的她家庭多少人的人生怎么算?
顶替着学历注销?停职?相关领导降级?记过?批评?
我想象不出什么公平的处理方式,更不敢想。
冒名顶替农家女上大学的姑娘,你知道你亲手毁掉了多少人的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