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守门人”

今天樊锦诗的线下大课,在整个过程中,几度热泪盈眶。

第一次是在樊锦诗先生下车的时候,真实的她并不高大,甚至有点驼背,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杖,被搀扶下车。那时的心情突然起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坚守一个石窟?

第二次是在樊锦诗先生在讲台上,如数家珍的介绍敦煌莫高窟,中途半开玩笑的说:原谅我老太婆啰嗦,我不展开讲,大家觉得莫高窟不就是这样,我如果展开讲,你才会知道莫高窟有多伟大。

在这个建筑,壁画,文字,卷轴交融的地方,每一页ppt的背后,都给了我生理级的震撼。

“这个微笑,比蒙娜丽莎早了1000多年”

“我们前面看到了7个民族,这幅画里,我们能看到不同的人种的帝王,在佛主涅槃的卧佛前的百态”

“这两个同一时期的造像,一个来自印度,一个来自中原”

……

恍然间,我感受到的是,我们在追求一种美第奇效应,虽然源于救赎,展现于宗教,但是在莫高窟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宏伟,跨越千年的沉淀。

如果说美第奇文艺复兴复兴了古希腊,那么莫高窟就是世界文化的集大成者,一个枢纽。

从这里出发,或许才是更起源的那个源头。

在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莫高窟对于眼前的这个“小老太婆”,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意味着什么。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更伟大的东西,值得去守护,总有一个“守门人”,在此刻,守护一件比她生命更重要的事情。

人生之美,莫过于此。

在樊锦诗先生的背后,是放着莫高窟的屏幕,在屏幕前,是一个娓娓道来的小身影。

那一刻显得庄严和伟岸。

第三次忍不住落泪是在樊锦诗先生讲对于钱的看法,屏幕后面打上了敦煌基金会的捐助二维码。

樊锦诗先生并不是一个爱钱和名利的人,但是为了热爱的敦煌,把所有的奖励都给到了敦煌基金会。

那一刻起时内心涌起的,是一个思考:我们那些伟大的文化,该如何才能被看见,被重视,被一代代记住和传承。

还有多少人记得莫高窟,有多少人愿意理解和走入这个时代的河流的源头,去体会莫高窟背后思想的交融和碰撞。

还有多少人记得除了樊锦诗先生之外,那些“守门人”。

这个时代娱乐至死,但是总有一些高尚的快乐应该被留存千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19评论 0 11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4,325评论 1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173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