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是一场与自我的和解,像褪去尖锐的棱角,在岁月里沉淀出「知止」的智慧。有人说:“成熟就是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自知之明,该动脑的时候,不再动情。”深以为然。
年轻时总习惯用「自我」丈量世界,以为所见即真相,所感即真理,遇事容易被情绪裹挟——或因骄傲高估自己,或因冲动败给感性。后来慢慢懂得,真正的成熟是给内心留一面「镜子」:既能看清自己的优势,不妄自菲薄;也能正视自身的局限,不盲目自负。就像照顾产后猫妈时,比起单纯的心疼,更需要冷静梳理它的身体需求、小奶猫的喂养细节,用理性的照料代替莽撞的偏爱——这便是「该动脑时不动情」的清醒。
所谓成熟,从来不是冷漠地剥离情感,而是学会在「自我」与「现实」之间锚定平衡: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对自己多一份坦诚,对世界多一份敬畏。当我们不再困于「非黑即白」的执念,不再沉溺于「情绪主导」的冲动,便能在自知与克制中,长出属于成年人的温柔与力量——那是一种「知深浅、懂进退」的通透,也是对自己与世界最基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