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各路专家奉劝我们,不要企图改变一个人,我们也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但是,这种接受更多的只是一种口头上的屈服,或者说没找到更有利的论据而不得已为之的无奈,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在用行动挑战这个观点,希望别人改变成自己需要的样子。这种胁迫的关系最容易在两种关系里体现,就是亲子关系和两性关系。
以前在心理咨询机构工作过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是因为受不了家人的不改变而来咨询。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母亲带着两岁的女儿前来咨询,因为女儿非常不听话。这位母亲看上去精干利落,进屋子后双手交叉站在窗口,开始指挥工作人员,应该怎样教育她的女儿,咨询师仅仅说了一句,我们可以去楼上再开始,就引得她不悦。接着,咨询师说需要填表了解一些情况,因为孩子跟家庭关系密切,这位母亲马上说,找你就是咨询她(指女儿),别说我。后来因为咨询师不肯配合她的时间上门咨询,这段咨询当即画上句号。要知道,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身边重要家人的影响,这个母亲非常自我,又充满控制欲,她的女儿耳濡目染之下,必然会习得一些,但这种相似的自我会触犯这位母亲的界限,于是,她想到了改变女儿,自己说不听就找专业人士说。看似精明的母亲,却在用最笨拙的方式做着努力,殊不知,开口只是一两分钟,性格却体现在方方面面,无时不刻的围绕在孩子身边,想要让女儿变的听话,最重要的是自己学会尊重,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虽然漫长,却十分有效。武断的批判式教育,除了激发孩子的反抗,也会让孩子习得这种控制,造成今后生活同样的困扰。
很多夫妻一起生活后,会发现对方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其实,是对方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有差别。我的一个朋友是独生子,他妻子姐弟三人,弟弟妹妹常常找姐姐帮忙,有时是生活费不够,有时是遇到想不通的事,电话一打就是一小时。起初他没有在意,但随着生活的深入,他觉得两个弟弟妹妹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于是常常为此发生争吵,我的朋友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要尊重彼此的空间,可是他妻子觉得兄弟姐妹就是这个世界除了父母外最重要的人,她已经习惯了照顾他们,并从中感受到成就感。这两个人的差别是从小生活的环境和认知世界的方式造成的,并没有孰对孰错。当两个成人发生争执时,他们本能的想说服对方听自己的,这是两个旗鼓相当的成人之间的较量,很难有谁会真正的服从另一方,即使有人愿意服从,可习惯不会在一夕之间改变,于是便产生了许多争吵、冷战,但这些看似残酷的方式,其实正是双方在自己的时间撕开了一条缝隙,让别人的光照进来,慢慢的,越曝露越多,直到融合。就像我的那对朋友,总是争吵但也都在妥协,妻子慢慢引导弟弟妹妹自己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再找自己;丈夫渐渐也改变了对弟弟妹妹的态度,有时家里有事弟弟妹妹会帮忙照顾外甥,他发现原来有兄弟姐妹也不光是麻烦。这些改变都是在互相影响中慢慢进行的,而且是出于自愿。生活在一起越久的两个人,在生活上越默契,这其实就是互相影响的结果。
改变,听起来很果断,却几乎不可能立刻实现,而影响,听起来无力,却在日积月累中,充满如水的力量。所以,当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当下也许是微弱的,但力量就沉浸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