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惟慈在译《月亮与六便士》说:让我们都去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而鄙弃六便士银币吧!而许多人却从这本小说中所读出的却是:很多年青人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硬币,月光是需要仰慕的,但它是短暂的、飘渺注定不能成为你生活的重心,脚踏实地才能获取稳稳的幸福。
我想这也是作者在小说中所描写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也是建立徘徊在这种遍地的六便士和月亮之间一个矛盾的个体,追寻自己内心的艺术的最高境界。小说家毛姆,不知道是以一种讽刺者还是赞扬者,平静乃至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着他所了解的,和他所接触的查理斯的故事。毛姆十分睿智,他从未说明因为它的存在而给查理斯的生活改变了什么,我甚至搞不清,当两者剑拔弩张时,针对查理斯对妻子,查理斯对荷兰画家的妻子所犯下的罪恶,但在查理斯眼里顺理成章的行为作出评判时,对于第一人称的他,还能够如何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和他喝一杯咖啡,质问和指责这个追求艺术的“疯子”,然后等待查理斯冷淡的评价。
这或许就是艺术家之间的对话与欣赏,我想换做是我,在这种场合下,肯定承受不了的是那种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从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想这是查理斯打动我的地方之一。
1.查理斯仰望的“月亮”
查理斯在未离开家之前,是一位证券合伙人,是一个社会阶层很高的人,妻子接触的都是文学人士,拥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妻子很爱他,家庭也很和谐。
至于他为什么要抛弃儿女,去追求他“所谓的理想”我想毛姆也根本没有弄清,这对于读者来说,看到这样一个人,评价会是没有人性的指责。
而追求艺术的疯子却从未这么想,他面临别人的质问,一切看起来都顺理成章,一切都与他毫无瓜葛,他根本毫不在乎他的抛妻弃子给其他人带来什么的影响,只为追求心中的“月亮”。
毛姆所依赖画家高更建立的人物形象,或许是他内心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查理斯的性格是远远的超乎真实的高更。然而我们所看到的查理斯在未离开家之前生活的美好,但其实看来就是查理斯身处在遍地的六便士之中。
我们许多人身处在遍地的六便士之中,往往就会忘记抬头仰望月光,而对于查理斯来说,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平淡无奇,正如她妻子所评价的那样:他是一个十足的小市民,他一点儿也没有什么文学修养。这更突出了查理斯内心对艺术追求,对理想追求渴望的程度,就这样的他一旦开始仰望月光,竟变的换了个人似的。
可以不顾一切,可以丝毫不用在意其他的人的看法,他知道:如果现在再不开始就太晚了。
我们所身处的这些人当中,许许多多,思想被时间,被安逸所麻木,内心对某些事情的渴望,就会因为舒适,而渐渐地随时间消失殆尽,我想这是查理斯难为可贵的地方。正如《一个人的朝圣》里的哈罗德,六十多岁,却依旧踏上了徒步旅行。尽管哈罗德为了自我的救赎,而查理斯是为了自己的理想,然而这些人物的故事高诉我们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任何时候开始都最早。
我不想过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永恒的现在;我没有时间干这种无聊的事,生命太短促了,没有时间既搞恋爱又搞艺术。
随着故事的深入,我渐渐为查理斯身上所散发的那种人性倔强,那种不顾一切的为理想追求的勇气的魅力所吸引。她妻子说:如果他为了一个女人离开你,你是可以宽恕他的;如果他是为了理想离开你,你就不能了。
是啊,一个奋不顾身追求理想的人,是不可理喻的,而查理斯却是一个将这种人的特性达到极致的人,几乎从未学过绘画,就能够随着内心的渴望,走上了绘画之路。得不到别人的欣赏,然而他也不需要别人的欣赏,他是一个孤独患者,所有他做的,他所希冀的就是能够将其内心描绘的世界,能够更加形象和变现里的展示出来,最后的伊甸园,他描绘出来他的追求就实现了,不需要有没有人欣赏,有没有人评判,最终付之一炬,我想这就是他所仰望到的月光。
2.查理斯脚下的“六便士”
查理斯是毛姆先生所创建的一个矛盾的个体,他的灵魂追求的是另外一种东西。他的感情非常强烈,有时候欲念会把他抓住,逼得他纵情狂欢一阵,但是对这种剥夺了他宁静自持的本能他是非常厌恶的。
毛姆先生对于他对于查理斯对于性的饥渴评价说到:也许那感觉就像一只翩翩飞舞于花丛中的蝴蝶,见到它胜利地蜕身出来的肮脏的蝉蛹一样。我想毛姆先生对于查理斯的评价是不中肯的,他所说的查理斯,他所认为的艺术也是性本能地流露,他觉得同通过艺术创造取得自我满足相比这是粗野的。
或许这是艺术家对艺术家的谬赞,但对于揣测查理斯这种人格的人,我想是困难的,你不能通过他的言行和绘画来得到你想要从他身上找出他的特性。然而我认为,查理斯对于勃朗什的身上发泄的情欲,以及和爱塔结婚生下孩子,甚至在他的画中还画到在岛上一家人和寄宿者的生活。如果说对于勃朗什只是情欲的发泄,然而对于爱塔这样说我倒是颇为不赞同的。
查理斯挣扎徘徊在六便士和月光之间,然而六便士却只是他仰望月光所需要的,他曾为了生活而忍饥挨饿,为了生存而乞讨,为了绘画所做的一切,毛姆所称为的对于艺术地流露,我想这都是他的“六便士”,查理斯不能摆脱的六便士,尽管只是为了绘画,我想也不单单是为了绘画,他的精神世界我揣测不出来,他对爱塔还是有爱的。我想这些六便士,对于查理斯来说所占的比重很小,很小。他对艺术的执着,他对理想的追求是远远超乎生活层面之上的。但是他能够保持很好的理性,保持一个艺术家的精神追求。
3.我说
看完这本书,好久我都无力提笔写点什么,既被查理斯追求艺术和理想的奋不顾身所拜服,也被毛姆先生那种对人性剖析的手法感到震撼—毛姆先生具有明锐的洞察力,善于剖析人的内心世界,能够挖掘出隐藏在人们心底深处的思想活动。他是一个说故事的大家。
然而也许时代的背景不同,毛姆先生在书中对于“爱”和“性”当中的评价却是不中肯的。他说:作为坠入情网的人来说,男人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的干这种事。我不知道这段描述在当时的年代,当时的国度,能够折射出什么现象,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尽管存在,评价却是有失偏颇。这段文字的描述,却是能够吸引人的眼球,引发一些思考和疑问,我是一位男性读者,还未能拥有一场希冀的恋爱,对这里保存着疑问。
(如果谁能够在此处对于这个问题抱有同样的困惑,希望能够在留言处解答对这句话的观点,我将不胜感激!)
对于“月光”,对于“六便士”,我想我们应该仰望崇高的月光,追求崇高的理想,在这条路上不顾一切的追求和努力,任何时候我们准备开始,都将不会认为是迟到的。我想我们不应该为世俗的东西所牵累,“六便士”是需要的,但是我们面对他们,不应该选择妥协,时刻保持理性,“六便士”只能在你的生活中占据很小的一部分,他支撑着你仰望月光。这是我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