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选课走班心得。
在确定选课走班题目之前,我对课程的开设背景进行了深入思考。六年级下学期,同学们虽然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和古诗,但阅读的能力仍相对薄弱,应选择一些稍有难度的篇目来阅读和鉴赏,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水平;目前全国都在倡导学习国学,有关国学的电视节目也较多,像《中国成语大会》《诗歌咏流传》等,同学们对这些也极为有兴趣,我可以借鉴节目的形式给同学们普及国学知识;从《诗经》自身的地位来看,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有305篇诗,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非常丰富,这样看来,讲《诗经》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可如果用规定的六课时全部讲完,教师似乎力不从心,学生也是浮光掠影。何不从中选择最精华的“国风”部分,篇目适中,在《诗经》中艺术成就也最高,赏析起来效果会更好。基于以上背景分析,我确定了选课走班的题目——《<诗经•国风>鉴赏》。
下面我来进行课程介绍。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本课程将对《国风》中的经典篇目进行诵读和鉴赏,目的是让同学们对《诗经•国风》的诗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获得文言知识,识得草木之名,感受君子淑女风范,沐浴敦厚儒风,力求让同学们对于古诗的认识逐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赏析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更新的美学体验:感悟先民之美,如自然美、爱情美;感悟文字之美,如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之美;另外,这个课程,我让全部同学都参与其中,不做形式化的课堂,有人能读,有人会写,有人可感,有人可唱,有人能画,人人有所得,人人可感受自己的《诗经》;从另一个角度说,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文以载道”,对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同学来说,诵读《国风》中的爱情诗和婚恋诗,有助于引领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家正确对待恋爱问题。
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为他量身定做了多种多样的诵读和鉴赏方法。
诵读方法有:自由读,齐读,指名读,演读等。齐读的篇目,如《七月》;指名读的篇目,如《桃夭》《汉广》《采葛》;演读的篇目,如《氓》《无衣》《静女》;唱读的篇目有《关雎》《蒹葭》等。所谓演读,就是把诗歌改编成小话剧并表演出来;所谓唱读,就是把《诗经》唱出来。
鉴赏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寻找《国风》中的成语,鉴赏《国风》地图,拍摄诗经中的植物照片,根据古诗意境做一幅画。
这些多样的诵读和鉴赏方式,使得课程充满着生命力,同学们积极热情的参与,获得了大家的好评。这门课程融合了语文、地理、历史、生物、音乐、美术等相关知识,课程可以看作是一门融合课程的实验。
我来展示一下这门课的过程性材料: 首先展示的同学们根据诗经创作的剧本《氓》(展示剧本),几位同学在课上简单的展演了一下,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接下来要展示的是同学们共同演唱《关雎》视频,大家的歌声温柔敦厚,哀而不伤,优美的曲调中蕴含着青春的力量;下面展示的是同学们通过读书,摘录的《国风》中的成语;在鉴赏《国风》地图时,一位同学即兴绘制的地图;大家拍摄的国风中出现的植物的电子版照片;最后要展示的是诗配画,同学们通过描画古诗意境更深刻地感受到《诗经》。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感谢大家的聆听!
202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