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沿着一条轨道平稳的行驶着,但凡你想脱离现有的运动轨迹,必须有巨大的外力冲击,才有可能抵挡住强大的万有引力,把你吸回到原有的轨道。”
偶然间看见的这么一句话惊艳到了我。
这句话来自一位素未谋面的QQ好友给社团做演讲的一篇稿子,我也不知道最初是由于什么缘由有了联系方式。
他做的这个社团,主要目的通过各种讲座、学习小组来帮助在学习上遇见困难的同学。稿子主要讲的是他一路创办这个社团的经历和遇见各种事情的感想,从最开始的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社团,到跌跌撞撞的成长,期间有付出却频频冷场的无奈与失落,有伙伴为自己的推脱,有不被看好的冷眼。
尽管对于这个社团我一无所知,但是从长长的文字里能感受到他的满腔热情,他说:“在我的人生20年中,没有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是顺其自然发生的,无不得靠单位时间内自杀式的付出和豪赌,去冲破现有惯性,而你在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束缚你的加速度不过9.8m/s2,你知道第一宇宙速度有多大吗?”
我虽不敢说他说的他做的都是对的,但是在激烈甚至理想主义的措辞背后,我看见的是一颗积极而上进的心,我不由得就相信:这样的人认真做什么事都会成功。
仿佛已经好久没有感受到这种“目空一切的青年壮志”了,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很幼稚,对此嗤之以鼻,可是在我周围的大多数人,却连生活的积极都早已丢失不见,只是简单的,生活着。就像没有加盐的饭菜,索然无味。他们经过了大学几年长长的洗礼,大都渐渐失去了曾经的豪情壮志,或许是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千万人中平凡的一员,或许是在挫败中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或许是始终漫无目的地前行。
不是说我们需要建立在虚无上的理想主义,但是我们至少也得有一个动力,能让我们积极地沿着自己的生活路线朝前走。我们可以没有崇高的理想,但必须要有对生活的激情。它也许不会给你带来“成功”,但是会给你带来“味道”,人的一生,总要为一件什么事情而活着不是吗?
从小学读到高中,我们机械的接受素质教育,为的是高考,是上一个好大学。不用思考自己为什么活着,按照既定的轨迹简单的行走。上了大学,你开始意识到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去考虑了,你在平淡或者坎坷中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最后也殊途同归,你的玻璃心被一次次打碎,你的“年少轻狂”渐渐被打磨干净。毕业后,或许读研,或许工作,或许出国,不管选择哪条路,最后还是要回到生活。
工作,生活,变老。
你从路的前面往后看,仿佛一切都好像定好了路线;你从路的后面往前看,又仿佛一切都平淡无奇。照这样看来,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是相似的,仿佛一眼就能看到头,可是为什么有的人一路苍白无色,有的人却风光无限呢?
事实上,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沿着一条轨道平稳的行驶着,你的家庭,智力,环境,就像万有引力,把你牢牢的吸引固定在这条道路上。但凡你想脱离现有的运动轨迹,必须有巨大的外力冲击,才有可能抵挡住强大的万有引力把你吸回原来的轨道。这个巨大的外力,可能是你人生最低谷的压力下产生的势能,也有可能是你自身迸发的强大内力,但是这个外力,永远不会顺其自然的发生。
我们的大多数人,都不曾有足够强大的力,挣脱万有引力,日复一日的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转圈。只有少数一部分人,像发射的火箭一样,有足够大的推力,产生足够的速度,挣脱地球引力,进入太空。
曾经我们都学过牛顿定理,当时还觉得颇为生涩不易读懂,现在看来,它仿佛也可以被赋予新的含义: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里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这不仅仅是物体的运动定理,也是每个人的运动定理啊。仿佛从“物理层面”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努力。
生活需要一点“理想主义”,希望每一个受着万有引力的你,有朝一日能突破巨大的惯性,去看看宇宙长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