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结婚后,住在山东婆家。
婆家在市郊,离市区有段距离,却也不是农村,只有少量的土地可以耕种。人们需要很方便的买到蔬菜、日常用品、衣物等。所以,这里还保留着赶集这样的交易方式。
早上五点,天已经亮了,只是还不见太阳。门前,听到三五成群的太太们陆陆续续的往西边去赶集。
她们有的拉着小车,优哉游哉的走过,边聊天,边和道路旁早起的人们招呼着:“去赶集呀!“、”我已经赶集回来了。”此般悠哉的基本是老太太们。
有的骑着电瓶车,风一样的过去了。此般速度的是妇女们。她们可能赶集完了还要回去做饭吃,然后要去上班的。
偶尔也有别村的人们,来赶集。找不到路,来打听的。
集市设在村子西头的大马路两旁。原本,村子里搭建了一个蓝顶大棚,但是大家嫌里边没有阳光,也坑坑洼洼的。后来,大家都习惯了把摊位支在马路两旁。
原本10来米宽的马路,摆上摊位后,中间的过道只能容3个人并排走过。天气好的时候,过道里熙熙攘攘的挤满了人,如果骑车从中间过,是很费劲的。
村里的集是每月阴历逢二、逢七,基本上是隔5天一个集,碰上月末没有30日,中间间隔4天的话,就是小集,小集则相对来说卖东西的人就没那么多了。
集上,基本日常需要的东西都能买得到。而且价钱很便宜。
蔬菜、水果、鱼类、糖果、干货等等,一应俱全。有的蔬菜是农家自己种的,卖的则更便宜。卖完之后,还可能再捎带着送你点别的。有的菜是从批发市场批发来的,一卡车拉过来,插空停在路上,放着喇叭吆喝,这种基本上是走量的,也卖的便宜。
在最南边,还有卖衣服的,买一件衣服,便宜的有5块、10块的,你可以先拿回家试试看,合适不合适。不合适的话,可以拿回去再换换。
南边入口处,还有卖日常工具的,扫把、撮箕、刀具、脸盆、纸巾、儿童玩具等等。
有时候,买东西的带的钱不够了,你也可以先拿着东西回家,一会儿再送钱过来。大家都是彼此信任的。
卖东西的也不会段紧缺俩,因为这集你骗人了,下一个集人家就可能找上门来。关键,如果,你这样做了,不一会,村里人就都会知道。除非你不想在这儿做生意了,不然,是不会这么做的。
熙熙攘攘的过道里,都是认识的人,也可能卖东西的你也是认识的。因为要再过4天才会赶集,所以大家都会多备一些东西。一趟拿不下,就拿一趟回家,再去买,反正离家很近。
于是,大家一边买一边寒暄着。热热闹闹。
集市一般从早上5点到12点左右。11点的时候,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回家了,卖家们也开始收拾摊位。
这时候,也会有几个人才来。他们想看看还能不能买到卖家便宜处理的东西。
到12点也就散了。
原本拥挤、热闹的街道也就恢复了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