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早送乐儿去上学。学校门口的小店,新到了一种手指模型,按照成人世界的定义,它是玩一会就要扔,毫无用处的玩具,不过孩子们在玩得不亦乐乎。
乐儿说她也想买一个,我给她买了。过了一会,她说还想买一个,我就又给她买了。
这时,乐儿的一位同学在旁边说,乐儿,你爸爸怎么对你这么好?
听到这句话,我百感交集。
我看到,这句话里隐藏着一份未被关注的需求和期待。
回想自己小时候,也有很多这样羡慕的时候。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懂事”,将这份需求深埋心底,甚至认为有些需求很羞耻,不敢示人。于是它慢慢写进了我们的潜意识,成为我们命运底色的一部分。
我们的父母没有错,不必苛责,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局限和命运。
现在,我面对我的孩子,虽然她的很多需求我也满足不了,但我鼓励她表达,我不粗暴评判,温柔地接纳。她想拥有更好的东西,这是她的权利。
如果说人的生命是一座庄园,需求一定是其中最美丽的花朵。正是因为这些需求,人才能演化成人。
每一个需求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每一个不被接纳的需求,终将成为一道禁锢自己的绳索,或者,一把投向别人的利刃。
2、老婆和我说了一个工作上的烦恼,于是,我开始给她出解决方案,吧啦吧啦一大堆说完,老婆沉默,没有反馈。
看到老婆没有反馈,我内心升起一丝不舒服。
老婆问的问题,正是我擅长的,我说的时候有一种很畅快的感觉。如果老婆再给一点反馈,我会更来劲,可以再吧啦一大堆。而且,我内心坚信,我的方案很好,对老婆解决问题一定有帮助。
但我没有收到期待中的反馈,于是我的情绪来了,它不受我的控制。
于是我觉察到它,问自己,我所认为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句话一问出,我如梦初醒:老婆向我诉说烦恼,她需要的只是聆听、接纳、陪伴,她不需要任何解决方案。而我说这一大堆解决方案,也只是为了倾诉我自己,满足自己的口欲罢了,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在与人相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感受对方的情绪,而不要急于给解决方案。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皆是如此。
今天将这一条记录下来,再次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