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教学质量如何提高

这个学期开始,教学迎来了巨大改革,实施“双减"政策。要求学生的作业量减少,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3~六年级的作业不得超过一小时。而且学生没有单元考试、期中考试,就连期末考试也只给学生等级abc。双减政策下来,最开心的就是小学生们了,现在每天晚上小区里都能看见学生们打闹游玩的身影。而家长呢,有的家长开始焦虑,有的家长感到轻松了,因为周末也没有学科类的辅导班可以送孩子参加,学科类的辅导只能安排在周一到周五晚上,少了经济支出和时间的付出。

在学校里,虽然教育教学内容跟以前是一样的,但是少了很多考试,老师也轻松了不少,而且没有那么多的作业评讲和批改,也没有那么多的练习,学生也不需要买辅导书,老师也不用评讲教辅资料,没有单元考试,没有排名。真正开始素质教育。

学校也开展了课后服务,服务包括了基础托管和兴趣班。兴趣班的内容不能涉及学科类,可以开展体育、音乐、美术、编程等非学科类的。

语、数、英等主科,在缺少考试的情况下,如何评定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呢?

首先要求教师备好每一节课。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跟应该学到的内容。重点加强级学科基础能力的培养,比如英语的学科就要抓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在课堂的40分钟内,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技能。

其次更要加强家校沟通。双减政策之下,没有了考试感觉和家长的沟通少了,以前每考完单元试老师会把成绩发给学生家长,学生家长看到成绩以后会来联系老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在没有单元考试和期中考试了,并不是说不用进行家校沟通,反而是更加要进行家校沟通。与家长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一对一的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应及时跟老师联系了解学生的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等。

最后,教师要转变评价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现在已不是唯分数至上的教育模式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的评价方式也相应的转变。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挥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成为有一专多长的人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