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读书秘笈知多少:阅读泛泛谈(终极整合篇)/《如何阅读一本书》

图片来自花瓣网

经常在网上看见质疑、读书意义的一些问帖。

有简单粗暴地问:“为什么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是没能提升自己?”

有满口文艺范儿地问:“为什么书读完之后,感觉就像是从肠道里过了一遍,没留下任何营养,只剩下嘴角的几抹余温?”

还有迷茫困惑到地狱地问:“为嘛费了大把时间在阅读上,终是以“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惨淡结局收场?”

对这些千姿百态的问题,我不想予以百分百的精妙定论作答,毕竟每个人对读书的价值判断都不一样,窃以为自己没有资格对别人的态度说三道四,再者,我好像也还没有企及为他人解答阅读哲学的水平。

不过,我始终秉持这样的观点:“读书于人的价值不能否定,要么是你方法不对没看到效益,要么就是读书带来的意义没有达到你期待的阅读效用值。”如果将阅读必做一场金戈铁马的战役,不管是哪种情况,阅读方法都似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浑身散发横扫战场的威严与豪迈气息,助你俘获书海里万千知识。

阅读方法的地位,当真不可小觑。

这几天在家里看了几本方法论指导的阅读实用性书籍,先是在印象笔记上做了些零散的章节笔记,想着想着,过了几天,笔记也该整理了。于是,转战简书,提成整合,开始打理分享自己的笔记。

言归正传谈读书,前面三篇文基本上是以作者书中的血脉为框架,经过自己的整理集合而成,这篇可能大部分就是我自己的一点读书闲谈了,当然也是吸收了前面三篇的精华。

一、阅读前奏——书籍分好类,防偏不吃亏

很多人对于阅读的起点不甚明晰,老觉得拿起书捧着读了第一个字或第一句话就等于触发了阅读这个动作的第一步,其实不然。有些动作就算不是浮在空气中被你知我知他知,隐性地在心里被不打折扣地执行也是极有意义的,这种背后的动作是为了奠基,也是为了不失方向。

在读书之前,先在脑中或心里将其分类,再决定用哪种方法来阅读。

不浪费精力和时间,这才是聪明人的选择。

有些书(论说性、实用性或是理论性强的)本身自带难度,但若啃下来了,对我们理解的增进有很大帮助,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的投入可能换来相当的价值,这类书还是值得费时细细研读的。

但有些书(小说、戏剧或是杂志)因为读起来比较通俗,没有论说性那样的复杂和难度,这时大可不必还去用什么“层次阅读法”猛攻,不然你就是时间多的没处挥霍不嫌累。

关于书籍该如何具体分类的问题,之前的一篇笔记已经够清楚了,不再详述。http://www.jianshu.com/p/fd2ba39b9a11

二、阅读大招——层次阅读法,斩获论说文

以前读书的目的很单纯,基本上就是为了让时间挥霍的有其正当理由,说的好听的,是为了“怡情”和提升文学素养,说的通俗点儿,就是“图个爽和阅读的快感”而已。

在上大学之前,基本读物都是些小说、散文还有些故事书,虽然都不是很高大上的品类,但的确是让我保持了对阅读的热情。

那个时候,阅读于我,真的是件很简单的事。熬夜囫囵吞枣地把书看完,然后摘抄一些精美励志文笔佳的句子,光是这般,就臭不要脸地自诩自己为“读书人”。

现在想想,真是简单大脑简单人呢,读书功力还是太浅。

上大学之后,看到身边有的人简直是知识尤物,虽谈不上学富五车,但至少称得上是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啊,讲起话来,从原理到方法论,明显思维开阔甩我几条街。

由于这种精神知识的紧张和压迫感,我便下定决心,从今以后,读书不能再读的这么糙了,要真正踏进“读书人”的圈子,拓展阅读领域,广泛涉猎。

“精读加泛读”,也是不错的阅读状态。

有知识危机时,就及时充电,这个时候尽量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读些专业书或是边缘学科巨著;想放松情绪时,读些小说缓解下神经疲劳。

从此,阅读于我,不再是消磨时间的迭代工具,也成了增长见识的充电宝。

因为获取新知方面的书籍大多是专业书或边缘学科的书目,基本上都属于论说性一类,所以,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如何阅读论说性作品”这章就成了我重点关注对象。

具体的笔记也有整理,如果你没看过之前的那篇文,不妨戳进去瞧瞧。http://www.jianshu.com/p/6d9462da2aaf

三、阅读工具——高效做笔记,知识囊入脑

我属于那种记性很一般的孩子,但怎奈对书上的精华部分很是贪恋,总想着把知识融入大脑皮层最深处,为己所用,满足自己随意调用的欲望。

因此,记忆力的贫瘠和对知识的占有欲形成了一对最令我头疼的矛盾,为了把自己从这种抑郁的心境中解脱出来,我找到最常规的途径——“做笔记”。

读书不仅仅是要“读”,更重要的其实是“内化吸收”,真正将所看的所悟的进行系统化整理。而在做笔记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调动自己的脑神经、在脑中发散问题并找到相应的答案,我们就是在完成整理的第一步——咀嚼知识,将文字按照自己的框架和过往的经验整合起来。

从经济学角度谈,“阅读”和“做笔记”就像是一对互补品,搭配起来使用方能发挥其各自的价值,为我们创造最大的利益。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做笔记很重要,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做对笔记呢?

首先,你得明白笔记的核心点,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两字——“精华”。

笔记一定是我们精心筛选后的、重要的、主要的信息,这也是我们之后要复习的内容。

记笔记不是让你把文章大面积内容copy 下来,而是摘录作者主要观点,然后加以自己的通俗释意,或是自我补充的idea 。倘若只是堆砌他人的文字,即便是存了上千上万条笔记,也有种和自己相隔负无穷的距离,所以请为你的笔记烙上你的思想印记,哪怕仅仅是只言片语。

这也是检验你理解了作者观点结论的指标之一。

做笔记是为了把自己培养锻造成知识的思考者,而不是文字的搬运工;除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当然,也不是说你科学的做好了笔记就能绝逼百分百地完整吸收那些“宝贝”,心理学上有个很著名的学习遗忘曲线叫做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个理论告诉我们的结论很简单:人当下记住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在知识磨损的过程中,唯有不断复习才能让吃进肚里的知识不被真空抽离。

图片来源百度

如果说我们记下的原始笔记是对信息的一次加工,那在这之后的复习整理则是对信息的二次加工(第二点)。具体的方式并没有固化的标准,你可以在脑海中完成(思考),也可以结合笔记做新的输出(比如举例子、建模型、做思维导图等)。

最后一点很简单但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经常光顾升级你的笔记

其实做笔记就像你投资建了一家客栈,为的就是能多(zhang)赚(zhi)钱(shi)。

可是你这个掌柜的,建完客栈就不管了,时间一久就荒废了,想想多可惜呀。笔记做了不看,放在哪儿,就成了一堆废字,对得起那苦读的背影么?

只有不断地打理升级,你的客栈(知识点)才会生意兴隆越建越大,最后建成连锁店(知识体系),当读了一本新书,看到了似曾相识的观点,一定要触达大脑的联想链接按钮,重新为这个知识点添转加瓦,建造起属于你自己的知识大厦。

罗里吧嗦说了一堆,一起来小结一下做笔记的三个核心点。

首先,你得跳出“做笔记不是完全摘录作者文字”陷阱,要用自己的话充实阐释作者观点;其次呢,要学会对笔记进行二次加工,方式途径不限,鼓励大家试试用模型图或是思维导图的形式;最后,一定要不定时回顾升级系统化你的笔记

当然,这次谈的都是些大而空的原则,具体做笔记的大招在这篇笔记里。http://www.jianshu.com/p/234b67802243

四、阅读心态——不以量多为喜,不以慢速为悲

影响一个人阅读的因素有很多,但在我眼里,“量化书单”许是打压阅读积极性最厉害的一种方式,月初时洋洋洒洒斗志昂扬不知天高地厚地列了一串十几本书单,到月末回头整理笔记时才尴尬地发现,阅读量实在令人心碎啊,真正读下来的还不到清单数目的一半,真是有点佩服自己的懒癌了。

但还好自己身上散发着浓郁的阿Q精神,我得给自己找句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精神解放说辞,好安慰下我那受伤的心,不然终日活在这深深的自责中,简直就是自虐嘛。

于是,开始静下心来分析自己未能完成惊人阅读量的原因,找了一个最中肯实际的理由——“阅读速度太慢”,下面请允许一个精神已造受高压的打击我臭不要脸有失偏颇地把这句话理解成“读的太认真”。

因为读的太认真太仔细,所以读的比较慢。嗯,这个因果关系好像也可以成立。

就这样,因为阅读量为达标而一度萎靡不振的某人瞬间复活,而且还是打鸡血状。

既然只读了这么多,那就试着让这零星不多个位数的书发挥最大战斗力吧,精读加回顾加吸收,即使数目不多,也能让你忙的歇不下脚来。

都说做人“三观要正”,容我把句式创造性延伸一下——作为读者,阅读心态要健康。不要动不动就把阅读量挂在嘴边,读书又不是为了装逼拿来秀的筹码,何必自扰。

所以,根据自己实际的速度,量力而设目标即可,不用和别人比。能比前个月犯懒的自己多读上一本就为自己鼓鼓掌吧。

要知道,健康的读书心态是让我们能在阅读这条道上持续走下去的精神镇定剂呢。

五、阅读之魂——读懂作者观点,保持独立思考

在没看《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前,我对读书有一个致命的错误理解:以为读一本书就是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的静态过程,中间的细枝末节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耐心和精力听作者把他想表述的东西唠叨完。现在再来一番审视之前的读书认知,发现自己完全是把阅读的重心放在模式化的机械行程上,而忽视了阅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否读懂了作者文字外衣之下的意义?”

说到“读懂作者的思想”这件事,不禁想起高中时语文课上的一个痛苦经历。

那个时候,最怕的就是上语文课,不是因为我语文很烂,而是老师特喜欢和我们互动(点人起来回答问题)。有一次,老师在讲解刚考完的模拟试卷,讲到一篇诗歌鉴赏时,眼光温柔又狡黠地往下一扫,一看就是要找人起来回答问题的前奏,下面的你们应该也猜到了。

就这样我“荣幸”被召唤。

老师:“xxx,你对这篇诗歌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有什么看法?”

我:“呃……嗯……根据这篇诗歌的基调……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情绪十分悲伤……”

靠,实在是编不下去了。

沉默良久,我只好懵逼又真诚地吐出那句千斤重的难堪之语——“老师,我……我不知道”。

更可怕的是,我事后跟同桌振振有词的吐槽话语被那位妇女老师窃听去了,把老师气的那个惨绝人寰哟,想想都佩服年少时的勇气。记得当时是这样辩解的:“我们又不是诗人,解读出来的乱七八糟情感不一定就是人家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啊,很多东西都像是被我们后人强加堆砌上去的。”

简直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强大盗版翻译。

我也因为这个,被迫斩钉截铁无可辩驳地在老师心中树立了无赖置极的诡辩论大师形象。

分享这个小故事,并不是想给当初无知的自己盖棺定罪,而是想通过当下的思考给那个“诡辩”的小女孩儿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

为什么你要读懂作者的观点?

首先,从时间成本来看,你接触一篇文章(或是诗),你已经在这件事上耗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若不能得出个所以然的认知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岂不是白瞎了那些时间?

其次,从与作者的隐性沟通来看,没有目的性和没有自我要求的泛泛浏览其实是对作者的不尊重。退一万步讲,就算你解读出来的和作者传递的思想主题不一致,那又如何?作者并不会因为读者观点与自己不一致而生气,早知道一个优秀的文字传递者最大的愿望不是让读者一股脑儿不经思考地吸收自己的思想,而更愿意通过文字去给人启迪或引导,让大家一个事物或话题的讨论更多元。

而且,能产生与作者不一样的但言之有理有有据的想法,也可以看做自己与作者交流讨论的一个小环节,阅读真正的意义、最高的价值也不过如此——启发心智

听着有点虚,简单理解就是:通过阅读能拓展我们的视野、磨砺自己的心性。毕竟,身体随着年岁的增长会越来越恶化,但头脑却能无限发展下去。

心智就像肌肉,如果不常锻炼就会萎缩。

在这个信息知识被解构和碎片化的时代,通过看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让我们不被人云亦云的群体社会吞噬心智和大脑的最好方式。

六、阅读产业链——整理是王道,分享即大成

要说互联网给我带来的最大意义,不是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搜集渠道、让我看到更多元更精彩的世界,而是让我突破了一个思维上的局限性——封闭。

在初三中考结束前,我是没有接触过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的,那时候在镇上上中学,学校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青一色的学霸,有谁被班主任逮着去网吧的,就是格杀勿论般地被批斗下场。在这种网络高压的打击下,我就生活在那种“学习即全部”的环境中,圈子很小,思维很受限。大家相互竞争,为了比其他人多赢些赞誉,都喜欢把所拥有的知识藏着掖着,不喜也不习惯与人分享。

真得承认历史教科书上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时的一个原因——“农民阶级难以突破自身的狭隘性和封闭性。”因为没赶上时代,我虽然还不能迈进农民阶级的队伍,但前面那句话折射出的道理对来自小地方的曾经的我也同样适用。

我并不以出身贫贱为耻,但的确认同“小地方容易束缚人思维”这个观点,亲身体验而已,无需赘释了。

我想表达的很简单:“高中以前,因为成长背景我很封闭,是个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人。”但随着在外求学的领域越来越广,见到的人也越来越多,也渐渐懂得了保守封闭的危害性,往小的说,你不懂得分享,朋友都会少的可怜,因为没有人愿意和“独占性”强的人接触;而从整个互联网社会的运作模式上看,“共享”是网络的核心,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玩的开,你必须要分享自身的价值。

读书所产生的知识收获也是你分享的一个点,从价值链接升值论上看,你分享的行为其实是在上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且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你其实就是在强迫自己与他人对话,你的身份也在悄然转化——从学习者到分享者、从学生到老师,分享的快感和自我价值的传递会让人活的更加充盈。

哎呀~一不小心,敲出5000多字了,密密麻麻的都不想回头看了呢。

没关系哒,美腻的霞妹儿还给泥们准备了一张结构图~记忆的螺旋转起来,一起回顾回顾吧。

看到图感觉前面都是废话……⊙0⊙

PS: 因为在过年期间读了一本阅读的工具书,就心血来潮的耍笔杆写点儿这几年的阅读杂感,既是为了把替自己回顾整理笔记,也想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人能实现更高效的阅读~

倘若客官不嫌弃,不妨来颗❤ 鼓励鼓励,让霞妹儿在分享的同时,虚荣心还能得到一丢丢满足

万恶小广告:霞妹儿自诩是个玩物不丧志、爱美喜自嗨的文艺傻青年~在简书上会不定期分享读书、影视还有生活小随笔,如果你也对这些感兴趣的话,欢迎来(guan )撩(zhu)٩(๑´3‘๑)۶

么么哒啦(ˆ⌣ˆ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8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3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5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14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5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7评论 4 33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73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7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