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识石评梅

昨天读完石评梅的那篇散文后,我又在这本书中翻到了另一篇她的文章,名字叫做《墓畔哀歌》。

查询资料后,才发现这篇文章后面有一个令人感慨又惋惜的民国才子恋人的故事。(真的很推荐大家了解!)

“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1923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高君宇,把绵绵的情话,写在一片枫叶上,寄给自己爱恋的女孩石评梅。

身负重任的高君宇,“情书”中饱含着相思,亦饱含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不移。1924年,在上海赴广州的船上,高君宇又给石评梅写信道:

“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的。我只是实现历史使命的走卒,为着人民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至死不渝”。(这句话读起来真的好喜欢,以前的人们真的很正气凛然,国事天下事才是最重要的事!)

他还给石评梅写下过其他炽烈的情书:

“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

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

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1925年,高君宇积劳成疾,病逝,年仅29岁。遗憾的是,高君宇一直在追求着进步女作家石评梅,但由于种种原因,石评梅虽然内心也爱着高君宇,却始终没有答应他的追求。高君宇的猝然离世,仿佛晴天霹雳,令石评梅寸断肝肠。


高君宇去逝后,石评梅亲自手书他生前的诗句作为碑记: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她伤心欲绝地写下《墓畔哀歌》,表达对高君宇的刻骨思念之情: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哀愁深埋在我心头。我愿意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3年后,即1928年,石评梅在深切的相思中病逝,年仅26岁,依其夙愿,亲友们把她埋葬在高君宇的墓旁,让他们永远相伴在一起。

谁说革命者是“无情的”?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革命者也是血肉之躯,也怀有爱的情愫,只是“生前未能相依偎,愿死后并葬于荒丘”,想来着实令人感到深切的遗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