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杀死我自己》

本文来自专题:“你和你的小说”

投稿请参照:“你和你的小说”专题简介以及“你和你的小说”专题收稿标准

“斯”文员:池风晓                  

原文作者:飕飗红叶                

原文链接:《杀死我自己》


恕我水平不够,读了好几遍这个故事,总结的有些别扭和不符合情理的地方。

首先,男大学生被犯罪杀害,弟弟在现场亲眼所见,他要有多强的心智立刻马上接受警察的审问?毕竟死的是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哥哥啊!而且在没有刑侦记录指纹检验等一系列证明的情况下,弟弟表述的案发经过就不存在嫌疑吗?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苏醒身上。

自己最爱的姐姐被杀害以后,苏醒受了刺激变成了“苏晨”,这一点如果不看具体故事经过,是有可能发生的,在精神病人群中不乏有被逼疯的病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苏醒已经被逼疯,她变成了苏晨,她的话一样不可信。因为精神病的最大特征就是幻觉和妄想。泽生做为一名警察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姐姐被杀害后,受了刺激的苏醒竟然把苏晨从犯罪现场藏到自家的衣柜里,替犯罪人清理了犯罪现场?这简直是让人匪夷所思。她的动机何在?难道仅仅是因为姐姐让她代替她而活吗?这个理由未免太牵强了。

再说,泽生和苏醒。苏醒是怎么联系上泽生的?从故事的字里行间中,作者大概想说苏晨和泽生是恋人关系,苏醒变成了苏晨,因容貌一样而没有被认出来。这里有一个必然条件的形成,那就是苏醒之前知道苏晨有恋人,这个恋人就是泽生,而且他们三个人的关系一定是很相近的那种。只可惜这一点,在故事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令泽生的身份读起来甚是尴尬。

既然提到泽生,那么,我想说作者笔下的泽生是一个非常奇葩的存在,抛开他与苏氏姐妹的关系不说,他还是一个容易相信别人,甚至具有先知能力的警察。做为一名职业警察,他破案神速,苏醒离开房子(自主离开)的第二天或者是第三天,他就通过苏醒的描述知道了犯罪人是笑面人,且深信不疑。案发后,他仅通过医生催眠,和苏醒这个有精神问题的伪女友(暂时这么称呼)的一面之词,就让警局去抓袁莉。说好听点,他还真是感情用事到了极点。

最后,再来简单说说袁莉。她是作者笔下的犯罪嫌疑人,她因为车祸,儿子死后变得心理扭曲。从而变成了一个有点反社会的精神病人,近而对于领养回来的苏醒进行实验。苏醒这个时候有多大了呢?按照故事的时间来看,怎么着也过了18岁了吧?既然如此,她应该是一个心智成熟的有抵抗能力的人吧。她的养母拿她做实验她不知道吗?而是逆来顺受?逻辑上不合理。就算她的养母是心血来潮,迷昏了苏醒,又打电话叫来了苏晨(这是自行脑补情节)袁莉哪里来的枪支?在中国,公民是不能私藏枪支的。那么,袁莉做为一个大学心理学老师不知道这一点?又或者是她神通广大?这样的犯罪未免太低级了些。

故事中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地方,建议作者再多细细推敲改改。

除了情节逻辑混乱,满篇bug以外。本篇故事中的背景模糊,(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时代、地点,期限,层次,故事的讲述一定要合理的发生在时代背景中)且主要人物关系的矛盾冲突动机也显得生硬而唐突,让人读后并不畅快与明朗。尤其是悬疑类的故事,严谨是非常重要的。而上帝视角,在不该剧透的时候剧透,则是故事的致命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你就像清晨初升起的太阳,我爱你。” 这是女人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方寸屏幕里,她的声音平静而温柔,仿佛在对爱人说...
    飕飗红叶阅读 4,594评论 21 39
  • 今天是 30天习惯养成计划 的第十三天,我做了下面这些事情。 我做了如下事情: ☞ 6:15刷牙,洗脸,喝杯温开...
    honcon阅读 2,801评论 0 0
  • 【九月十六日饮酒】江湖何处觅,烟酒刀客齐。酒白照心性,曲飘映人心。踉跄此路平,头晕仗理定。闭目见词行,欲眠恨念醒。...
    故事树阅读 1,657评论 0 1
  • 2017.3.25 二月二十八 周六 武汉 阴 7-17 叶武滨老师时间管理第48讲 今天这一讲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
    飞鸣的海燕阅读 1,404评论 0 0
  • 忙了一上午, 冲好的咖啡散没了热腾腾的汽, 打了一早上电话通知口干舌燥也没得空喝, 我在精心制作一份很重要的PPT...
    小猫猫阅读 3,3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