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水伴月乡和米米群友的分享!
读后感
1、快速学习的方法,慢就是快。
我们在学习时总有一种期望,读完一本书就可以把这本书的内容消化理解了。可是一般而言,留在脑海中的内容是碎片。过一段时间,也就忘记了。所以进步很小。
我会通过先读,16格笔记记录,思维导图的理解消化,然后再自己写简书。但是这样的方法,也是仅仅记住了部分的内容。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努力还不够。需要不断重复,复习。
伟人的方法是这样的:
富兰克林做自己的老师,使用自我教学方法,从杂志、报纸上选文章,选那些觉得很好的文章认真读。他读的时候时不时抄下一段话,写在一张纸上;再往下读的时候,他又在另外一张纸上抄下一段话。读完以后,把文章放在一边,把这些纸打散,然后过几天以后,他让自己把这些话按顺序排列下来,这样他就能知道这篇文章的结构,然后Rewrite(重写)这篇文章,或者叫用笔来复述这篇文章。
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发现虽然他自己好像读懂了这篇文章,而且觉得很欣赏,但是落到纸上的时候,能写下来的很少,一篇很长的文章他只能写下一小段,这时候他会有一种挫败感。
但不止步于这种挫败感,他接下来又重新读那篇文章,读完以后,他再一次地重写,然后把自己重写的文字跟原文对照,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真正读懂这篇文章,更没有真正领略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一篇文章他要反复重写四五次以后,才逐渐接近原文。
他就是用这样一种方法,让自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印刷厂的学徒工,变成了一个专栏作家。
2、伪学习,只是缓解了你有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的匮乏感,你也有一种隐隐的恐惧,这样一种收藏行为只是缓解了你的焦虑而已。
确实是,我们收藏了很多的知识,在云盘,在其他地方,只是收藏了而已,而收藏并不等于转化成自己的能力了。
3、我们以囤积、准备,造成一种获取了的假象,让自己继续滞留在舒适区,而不肯跨进学习区。因为只要跨入学习区,就会面对反馈,就会面对自己的不堪。
所谓进入学习区,就是要体会恐慌。与此同时,你原有的知识模型被打破,打破以后你还要努力地去建构。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最要命的是,看到了自己的浅陋。所以我们总是本能的规避这种状态,刚想要踏进那个区域,马上又缩回来。
原来都会这样。不过这是学习的开始。学习半年了,我在犹豫,在纠结,觉得自己效率低,没有成效,只不过是学习的必经阶段而已。
4、日语里的学习叫“勉强”,也就是勉励而为,强迫自己从认知的舒适区推到认知的恐慌区、焦虑区,同时用具体的步骤让自己一步一步地消除这种恐慌、焦虑和威胁,这个状态就叫学习区。
需要用具体的步骤去消除恐慌、焦虑和威胁。
我想可以面对具体的问题,去解决,而非盲目地去看推荐的内容了。推荐的内容也许只是零食而已。主食需要的是让自己改变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