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关于高考,印象最深的是民间戏称的“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国第一铁脑壳”、“中华第一考王”四川“老童生”梁实,已经54岁了。今年第25次参加高考,成绩403分,比2020年下降了17分,距四川省二本录取线还差27分。该生表示,今年考得不好,明年改报文科,还要继续再考。
看到这则新闻,感慨万分。假如苍天不负苦心人,明年他如愿以偿考上理想的大学,学成毕业以后,退休年龄也快到了,学成报效社会的人生理想,又从何谈起?
一个人把参加高考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活在中国高考制度中成了标本,成了高考的活题库,图的是什么?退一步想想,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和精力,连个高考都攻不下来,那还有什么事情能做得好呢?
一个人屡考屡败,屡败屡考,其志固然可嘉,但对其本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浪费,对国家来说,更是一种资源的挤占和浪费。试想一下,国家培养的人才,一门心思用于考试,考上后学成走上社会,作的贡献还不够给他发养老金,一辈子大多数时间都要靠别人供着养着,这对整个社会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每年高考季,成千上万的寒窗学子参加高考,全社会都为之让路。如果没有准备好的人,就不要轻易把参加高考当儿戏了。
国家不限制高考报考的年龄,这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公平,但这种公平制度一旦被滥用,就形成了新的不公。所以,是应该考虑限制一个人参加高考的次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