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对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学习借鉴上,更在于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重要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理论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重大发展,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这一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新境界,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定力;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强调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等等。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不断认识把握历史规律,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过程。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在回望历史中总结历史规律,在展望未来中把握前进趋势,是在扎根现实土壤、回应实践需求、回答时代课题中萌发、形成和不断发展的。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指出“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强调“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始终在实践中吸收养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创造。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还是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都充分彰显这一重要思想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充分展现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我们应常学常新,常悟常进,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坚定不移把学习贯彻思想引向深入、落到实处。要从实际出发,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在实践中检验闯的精神、创的智慧、勤的作风、实的标准,持续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围绕“四风”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把学思想与促发展结合起来,与工作结合起来,聚焦理论学习要进一步克服程式化、浅表化。解决本领恐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保持耐心定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份职责,“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进而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发展。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主动到基层一线亲自查看,亲自体验,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面对调查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查堵点、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