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力量从哪里来》三

读《力量从哪里来》三

书名:《力量从哪里来》

阅读进度:第7章

金句摘抄:

不要对平衡有执念,生活最终是取舍

生活的原则就是一切都从自己的当下出发。生活就是由一个一个当下的觉知和回应连起来的。你每次感到焦虑、无助的时候,提醒自己,放下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认真地做当下能做的最好的选择,未来就会是它最好的样子。

难题一:没时间

自我关怀的关键,就是放弃完美和学会寻求帮助。

觉得招架不住的时候,不如放下自己强撑着的架子,趴下来哭一场。

把所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都变成高质量的时间,让孩子们被看见,被接纳,被听见的时间。

你花三分钟认真听孩子说话,效果可能超过你在他旁边心不在焉三十分钟。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在生活的各个场景里动过脑子,对孩子的教育也就自然而然实现了。

难题二:老公不给力

降低预期不意味着放弃,这之后的一步就是看到爸爸们的“优势”。

不靠谱,可以等于好玩。

愿意放手,对孩子有好处。

和孩子做运动。

难题三:我累,没精力

职场妈妈是一个不断付出的角色,所以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件事只有你可以做到。因此,职场妈妈的“困境”“可以”“因祸得福”地成为我们关注自己内心的入口,关注自己的内在状态,探寻能量的源泉。

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专注力;专注力的前提是平和;平和的前提是有安全感。这是一个闭环。

阅读感悟:我一直对女儿有愧疚,觉得从孩子上学到进入社会,我们都帮不上忙。

孩子大学毕业以后,从投简历到去各个公司应聘,再到找到合适的单位上班,我们一点人脉都没有,全靠孩子自己。

孩子上班四年了,从一个刚开始不知道怎么跟同事交往,怎么汇报工作,怎么接受公司安排的除工作以外的活动,到现在跟同事相处融洽,领导认可,公司活动游刃有余,孩子的成长是肉眼看得见的。

尽管孩子的成长很快,我仍然过不去帮不上忙的愧疚。

直到看到李一诺的这段话,终于缓解了我的一些愧疚之心。

李一诺是麦肯锡的合伙人,她参与过公司的很多招聘,看到的都是最优秀的学校毕业的最优秀的人才。

她说,说实话,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有独占的资源而成功的。相反,有时候家里的好资源反而会成为孩子们的宠溺和累赘。

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需要知道自己是谁,想去哪里,有学习能力,可以找到并好好利用资源。

当然,她也相信一些稀缺的独占的资源,的确可以帮助孩子成功,但如果你的孩子只有靠这些稀缺的资源才能成功,那并不能说明你的教育成功,反而是你的教育出了问题。

很庆幸看到这样一段话,让我平复了一点我的时不时就冒出来的愧疚。也很庆幸养了个能独立处事的女儿。

我不知道养出怎样的孩子的算成功,我只是希望孩子能身心健康,有独立生存,获得幸福的能力就非常满足了。

而我女儿现在不仅能在外面独立处事,很多时候,已经是家里的后勤部长兼我的军事顾问了。

家里的日用品,基本都是她直接购购购,不用我操心,只要我上报哪些东西用完了就行了。

有时我解不开的疙瘩,也是她帮助排解,跟她聊几句,她给出的主意八成是实用的。

看书真好,看好书更好,你能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

养孩子真好,养个独立的孩子更好,我不劝别人养孩子,但我养了孩子,我是时刻能体验到孩子带给我的幸福的。

看书,养孩子,是我人生的两大主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