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真是一个概念横行的时代,刺激愈多,流行愈快,作为一个80年出生的人,已经习惯听所谓的70后老歌了。这就不由得思考,假如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按照当今的流行效率,那该如何回忆这个时代的音乐呢?
估计就已经不是所谓的10后的回忆了,而应该是具体到哪一年甚至哪一季度的回忆了。是的,这个时代太快了,快到还没有来的及适应当前的生存认知,新的概念就已经横行了。
我们先天养成的生存本能早已经无法适应这日趋激烈的时代变化。到头来就只能用后天的主动成长,刻意学习来适应这个复杂度更高的生存环境。
老人总是跟我们说,我们活得越来越累,就是因为我们为了适应这个时刻变化时代不得已去焦虑的学习这个各种生存能力的奋斗过程。面对着每天都在更新迭代的生存方式,用我们越来越稀缺的精力显然无法适应这更碎片更多变的时代。
那怎么办,如今的我们该如何学习应对这生存的不确定性?
我的理解就是应该从学表象到学规律。学到的不是新的信息,而是对于解决现有问题更强的认知能力。
就拿自己的从事的数据产业来说,从最早的可视化到B,再I到大数据,如今又到了人工智能,自己有幸都有经历,每次技术浪潮来的时候,周围的每个人,甚至每个行业都期望可以通过掌握新的技术手段,就可以崛起。
但如今当自己逃离技术,逃离方法在审视这过程,突然发现:
技术居然不是主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否正确。
所有的技术都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的,技术的核心并不是所谓的速度、智能,更为重要的是优化业务的能力,之前跟某个行业的专家交流,所谓的新技术对于行业的促进不足5%。
今天再回味当时的谈话,颇有感慨,在细节里,总认为技术是天,但从业务上出发,这也不过是一个方法而已,更甚至连一个方法都不是,不过是方法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因此,我们从头算,对于一个好的技术方法进行重新定位,就会发现真正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应该具备两点:
1、发现问题能力
2、解决问题能力
因为工作的关系,自己看到过很多公司,对于数据的应用更多的是仅仅用于一个口号,数据仅仅是一堆存储的集合,在整个业务流中,数据仅仅是作为存储而存在。稍微好点的顶多就是可视化,放一个大屏幕,用于各种宣传。
我经常跟合作伙伴交流,讲一个观点,其实数据不是最重要,甚至算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思维。每个企业家大脑中都应该有一个基于数据为输入的业务管理模型。
我们不应该把数据仅仅当成一个概念,一个宣传。用数据这个方法的核心其实就是能够更高的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即:
更快速的发现问题能力
更好的解决问题能力
基于此,就会发现:
其实我们观察到的数据仅仅是一个表象,我们更需要洞察,洞察形成这表象的问题是什么,找到问题,才可以有针对的解决问题,进而再观察数据,通过数据指标看问题是否的得到解决。
自己之所以提倡大家先建立数据思维,就是不要把数据妖魔化,而是通过数据的表象洞见业务的问题,形成行动反馈的闭环过程。
如此,同比人工智能,显然企业及个人更紧急重要的应该是自己决策模式的变化,而不是计算效率的变化。
回到今天的思考的主题:从观察到洞察,就是要学会观察表象,寻找底层的规律帮助我们解决我们已有的问题能力。
所有的新技术变化,我们是否要学习,就取决于两点:
基于自己面对的那个需求方,是不是可以因此更快的发现问题
是不是可以更好(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解决问题。
所有学习,成长都必须源于此,其他的都是诱惑自己成长的瞬间概念,阻碍进步的信息诱饵而已,再好的技术方法没有实践应用都将成为记忆垃圾。
因此,回到原点,生存才是第一因,价值交换才是生存法则,不能提升自己交换价值的能力(即解决别人问题的能力),都是耍流氓。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