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弯月牙挂在体育公园上空,高安屯路的公交站台新装了宣传栏,上面内容出自论语,总能在等公交的时候看见飞机从头顶飞过,只知道它们是从首都国际机场起飞的,飞往何方尚不得知。
天色还早,外面的风呼呼刮着,冷空气无孔不入,冬日清晨决定钻出被窝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也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
城市睁开惺忪的睡眼,是从地铁的吞吐量开始计算,早餐店的灯光一一亮起,环卫工人开始美化街面开始,接着路上来往的车子慢慢多起来,接着人们行色匆匆,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本来早起是为了赶作业的,结果忽然想忙忙碌碌了一年,也该总结一下了,就由着性子打开了电脑,开始敲字。
怀疑
真正意识到2019年快要过去,是看到2020年放假安排出台那刻,忽然有点不舍,虽然我曾迫切的希望终结本命年的魔咒,但这一年多好多不好也是每一分每一秒度过的,我找不到一个潦草的理由给这一年的时光画上句号。
春节前,我妈说,今年本命年,记得买双红色的袜子。
我对同为本命年的张同学说,记得啊,要穿红色的袜子。
为什么穿红色的袜子呢,鸿运当头。
然而袜子是红或否都改变不了2019年的衰,衰表现在格外脆弱,表现在我一度怀疑人生。
在十里堡挤地铁去民政局,一趟车子接一趟车子从眼前开过,我站在原地,看着车门口架起的一堵堵人墙,无可奈何,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个弱者。
四月份在六里屯和建外两边跑,要么一跑一天,要么一坐一天,超负荷的工作量并没有带给我成就感和获得感。
看着好友纷纷和另一半组建家庭,自己来来往往还是一个人,于是想到底是我们迷路了还是已经错过了。
大四那年的冬天,备考公务员,站在教一给我妈讲道理,如果我考回去,那是一眼看到老的生活,从小到大,我按照你们给我指的路,选择城市、选择学校、选择专业,结果就业还是问题,如果你们不想我将来埋怨你们,这次就让我自己做选择。
今年是在北京的第三年头,不知道还要漂到何时是尽头多久,不知道真正的热爱是什么,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生活从拒绝一眼看到老,变成了一眼望过去看不到尽头。
没有风,蒲公英不知道飞向哪里。没有灯塔,船舶也会触礁。
当对现状哪里都不满意,当跟不上同龄人节奏,当挫败感袭来的时候,我承认我慌了,我想放弃了,我想背上行囊离开这座冷漠的城市,哪怕回家也好。
这种念头逐渐淡化是从妈妈告诉我算卦的说,注定我不会回去开始。我决定重整旗鼓,打起精神,和世界握手言和,好好生活。
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1900说,爱一个女人,住一间房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
二十四岁茫,没有房子没有车子,什么都没有,二十四岁,有一身孤胆,有自愈能力,又好像什么都有。
静心
中西文化比较,一节课老师从八卦讲到地理学讲到人类学、社会学,我学的难道不是英语文学专业?回去休息吧,明天还要上班,再坚持一会吧,就当练听力了。最后老老实实在教室坐到六点,背着书包从明德楼出来时,天已经黑了。
如果说决定北漂是我做的第一个关于人生的重大决定,那么重返校园,开始在苏州街的学习生活是我做的第二个关于人生的重大决定,我自己做的。
我与人大的缘分很深,14年第一次来北京,去了北大、清华、人大,比较下来,就觉得人大好,不知道具体好在哪里,但就是人大好。
去年和朋友一起在人大参加了一个论坛,好像是关于房地产的,当时是在管理学院公共教室。
过完年回来2月份还很冷,再次来到人大,在明德楼交了学费,办了手续,东区食堂西北风味窗口点了炒拉条,看着银行卡余额的数字,觉得空空的没有安全感却也很知足,或许是出于对学校的情怀。
从东门玉兰花开到一勺池旁边银杏叶金黄满地,从文学批评方法到经典译作研究,说弥补缺憾也好,说打发周末时光也好,校园是一个让人放下浮躁,沉淀自己的地方。
有带着孩子来上课身份是同学的母亲,有家在河北周五就坐火车来上课的大哥,310每周都能乌央乌央坐一百多号人,这里面有70后、有80后,还有90后。
有想把所有的专业知识通过PPT、讲义全部灌输出来的,还有像刁老师一样,寓教于乐,用幽默细胞,把知识和故事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从《简爱》到《了不起的盖茨比》,老师的大脑里像是装了内存126G的硬盘。
三天讲完一本书,或者三天讲完一门课,强大的信息量扑面而来,我能在每个人的脸上读出一种疲惫,我也同样能在每个人的眼睛里看到光芒,走进校园,坐在这里,大家都是学生,吸引我们坐下来的是奥妙的宇宙,是动听的故事。
时间会让年少轻狂的人变得成熟稳重,从刚开始的我一定要拿到学位证到现在的我尽力了就好,就像刚来北京口出豪言要在北京扎下根来的女孩再也不会说出我一定要在北京扎下根来。
苏州街的时光让2019变得充实,那个周末背着百宝箱穿梭在6号线与10号线上的自己,那个一天喝两杯咖啡课堂上盲盲的自己......
旅行
年初立的flag,关于去大理看风花雪月,去满洲里感受俄式风情的愿望已然不能实现,
最近立的的flag,关于和张同学一起橘子洲头赏烟花,吃正宗臭豆腐的愿望当然也已经成为了不可能的计划,
变,一直在变,时间在变,身边的人在变,所有做好的计划都赶不上一点小小的变动。
有人说,旅行只不过是你去了一个别人待腻了的地方,
我说,旅途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
南京之行,导游说,出了高铁站在C口集合,结果同行的伙伴都是两两结伴,有情侣,有夫妻,还有姐妹,只有我落单一个人,那一刻我感觉我和导游手中的佩琪一样孤零零。
辽宁之行,和嫂嫂、隆锦一起,赴了与大海的约定。
海坨山谷之行,一个人,站在山顶上吸冷风。
重游北京,带着浩子,爹爹妈妈一起去了很想去但一直没有去的地方。
在旅行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这个大千世界。
华东之行,认识的一对广东姐妹,我们三人结伴同行,大家约着以后还要再见;认识的云,那天在朋友圈公布喜讯,已经成了准妈妈。
辽宁之行,看了大海的早晨、夜晚,坐了汽艇。
海坨山谷之行,最纯净的蓝天,像棉花糖的云。
重游北京,带家人爬了长城,吃了海底捞,看了马戏团表演。
在外滩还了以前的愿,给过去画上句号,给一个故事结局,有仪式感的。
在北京还了今年的愿,力所能及的,给最爱的人最好的。
每次拥抱自然,放肆得笑,纵情地乐,却还是会有遗憾,不能完全尽兴,人穷其一生又能靠脚步丈量世界的多少分之一?
在不同的地方走走停停,跳出已有的认知去感受,去聆听未曾接触的鲜活、未曾耳闻的故事,次次都像盛典。
狂欢之后回归平静,平静孵化出敬畏之情,对生活敬畏,对生命敬畏,对世间百态敬畏。
二十几岁,一直在路上,二十几岁,列的清单里有凛冽的世界尽头。
二十四岁的仪式感
7月10号,和朋友一起去燕兰楼吃了大盘鸡,看了向日葵,。下了地铁,插上耳机,点开了《她她她》,有种想哭的冲动,嗯,是那种开心的泪水。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靠着生命力,在种种考验前,坚强的活了下来,在心中给自己颁发了奖杯,获奖感言是,感谢自己,做梦寻梦,未曾迷失,感谢北京,三环的灯火阑珊,蓦然回首,没有遇见他,却遇见了独立的她,感谢相遇,一路走来,每一句鼓励,每一个笑脸。
24岁生日时,给自己送了两个礼物,一束鸡冠花,一个口红,都是明媚的红色,希望唤醒冷冰冰的、不知所以然的自己。
二十四的仪式感,是懂得了爱我所选,选我所爱,是每天规律的作息,是超市的人间烟火,是不断否定不断挑战不断接纳。
2019是完全的灰色吗?
不是
喜欢上了简爱,尤其是简再回到桑菲尔德庄严与罗切斯特的对白
对着东方明珠还了欠自己的承诺,
骑着单车,感受风的速度,
过山车上挑战恐高,
1473,因为热爱,所以心心念念,
桑拿、FIKA,欧若拉国度的向往,
睡了懒觉、包了饺子、写了作业、看了电影、变身淑女的一天,
2019年的琐碎记录在朋友圈里,记录在微博里,
世界从不寂静,2019年,我学会了,珍惜拥有的,期待未曾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