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智能手机上有了微信之后,生活的角角落落都体现着它的功能。比如,家里的饭做好了,孩子还在外面玩。倘若是在原来,父母就会出来找孩子,肯定也有人会帮着喊话:“×××,你妈让你回家吃饭!”现在呢,妈妈在家里做好饭,盛好摆上餐桌,悠闲地取出手机,在群里发条消息:谁见到×××了,请让他(她)回来吃饭!
玩得正在兴头上的孩子,一定会听到邻居或朋友的喊声:“嗨!×××,你妈等你回家吃饭呢。别玩了,快回去!”
妈妈坐在餐桌边,自如地码放筷子碟子。等准备就绪,孩子就已走进家门……一切恰到好处,顺理成章。
这样的“寻人启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寻常不过了。可是,有的“寻人启事”,却没那么寻常,它会给人留下揣测、联想、演绎的空间,有的甚至匪夷所思。今天就聊一则这样貌似平常的“寻人启事”――
前两天,微信群里就出现了一条消息“谁见到我老婆了?”
呵呵,这条消息有意思!这则启事在群里一经发布,各种反应随之产生:
有人调侃:哈哈,还没过断奶期?一会儿都离不了老婆!
有人猜测:两口子可能闹别扭了,老婆负气离家出走?
还有人则断言:肯定是老婆惹恼了老公,老公故意在群里发问,成心使其出丑。
也有人一笑了之:这件事情根本没那么复杂,只不过是老婆逛心大,一逛就忘了回家的路?
当然也有人神秘兮兮地说:或许,或许此事还有别的隐情?
……
虽然众说纷纭,但实情究竟如何呢?此事说来话长――
原来,他被她吓怕了!
她曾经出现过的几次“晕倒”现象,他被吓坏了。最严重的一次,是她在省城培训的时候。当时由于血糖低、血压低,还有些贫血,加上烈日炎阳下的剧烈运动,貌似坚强的她昏迷倒地,下巴和嘴唇都被磕破。直至今天,这道疤痕还隐约可见。
那次,为期一周的培训结束后,她带着伤拖着病回到家里,将他吓傻了,赶忙领着她去医院,进行各种检查。好奇怪的,当时检查的各项指标,竟然全都在正常范围内。虽说没查出什么问题,但他心里终究是惴惴的,唯恐她再出现什么闪失,有个什么三长两短。
那段日子,他总是谨小慎微的。只要她离开他的视野范围超过预期的时间,他的心就会悬起来。一定要出去寻找她的踪影,直到看到她的身影,或者听到她的声音,悬着的心才会放下。好在她很恋家,不怎么爱游逛,下了课就回,办完事便返,才没让他太过于劳心费神。
曾有一次,是个周末的晚上,她出去上厕所,回来时拐到一个同事家看人家“学文件”。看了一小会,有人因事退下,让她顶一下。她便无所顾忌地接过“文件”,全然没有顾及到他的等待、焦虑和担心……
他在家里等了许久,还不见人影,便在她可能出现的路径上,来回徘徊,焦急等待、屏息翘望。越是不见人影,心里越是发慌。因为恐慌,脑海里便闪现幻想的镜头:她昏倒在地,周围没人,无法营救……
他害怕得有些发疯,便开始“搜寻”。当她看到他走进同事家门时,脸色有点发白,神色有些紧张,便盯着他问:你怎么了?他答非所问:好我的老婆,你让我好一顿找!众人皆哗然!
那段日子,他总是谨慎小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弄丢老婆似的。还好,她没有再出现什么问题。还好,没过多长时间,站在他面前的,又是一个棒棒的、壮壮的她。
……
近来,她似乎是“旧病复发”,身体又出现了原来那样不祥感觉。好在,这时的她,已经不再逞强,因此也就没有因晕倒而受伤。他陪她到医院做各种检查,医生当时的话吓到他俩了。回来后,她说:没那么严重,是医生言重了。可是他心里很害怕,唯恐她会出现什么闪失,内心依旧惴惴。
那天下午,她提前到教室,临时接了一节课,下课后又找人办了一些事情。有人喊她:你老公在微信群找你呢。她没带手机,就让人家回复一下。
在返回的路上,遇到好几个人和她开玩笑:老公在找你啊,一会儿都离不开你;你老公象个孩子似的没长大,还没有过断奶期……
回到家里,他对她好一顿“恶吼”。她连连道歉,耐心解释,以熄灭他的“怒火”,消除他的担忧……
这则貌似寻常的“寻人启事”,饱含着他对她的牵挂与忧心。在该回来的时候,如果她久久到不了家,他会忐忑不安,浮想联翩,产生幻觉的。为了让他不再担惊受怕,她向他保证:以后出门尽量带上手机,和他保持联系通畅,让他知道自己的去向,不再心里惴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