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拿着橘子递给萧红:“来,孩子,快吃,等长大就好了。”
这是爷爷对命运多舛的少年萧红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我尤其喜欢这句话,似曾相识,因为这也是奶奶对我们兄弟姊妹的期盼。
把时针往后拨二十年。
正值兄弟几个长身体的时候,个个都跟饿死鬼托的胎一样,吃饭都恨不得取下脑袋往里倒。
你是没见过我们家那个量米的斗,用大竹筒子削的,它往米缸里翻个跟头,就是1斤多米。我妈煮饭,是按一人一筒米来煮。
为了方便,我们家自己买了个小型碾米机,隔三差五就要碾一次米。我负责用簸箕端着谷子往机子里倒。
过中秋节?啥玩意儿?能吃吗?
呃,还真能吃。姑姑会给奶奶送一斤饼或者一斤肉。奶奶就我爸一个男丁,一直和我们一起生活。有了肉,妈妈给炒了,或者是炖了,咦,真香啊。那种香,都像是长了钩子,能从我们的肚子里勾出一串一串的馋虫来。
“去,叫你奶来吃饭。”妈妈把肉摆上桌,厉声呵斥:“你们都少吃点,这是你姑买给你奶吃的。”
奶奶听见了,赶紧接茬:“让他们吃,让他们吃,我吃得少。你们兄弟多吃,等长大就好了。”
每一次中秋节,都是收晚稻的时候。满地满野都是新稻草割下来的清香。天气晴好,我们扯一张草席,泥鳅似的躺在门前的晒谷场上赏月。奶奶会拿出她珍藏的饼,又或者是一些砂糖,分给孩子们吃。
有时,她放在石灰塘子里的砂糖早被我们灵敏的鼻子嗅到,统统偷来吃掉了。等奶奶去拿的时候,已经啥也没有了。奶奶生气,非要揪出来是谁偷的不可。于是,我们兄弟就互相检举揭发,不一会儿,就被奶奶侦查清楚了。奶奶拿我们是没有办法的,苦笑着说:“等你们长大就好了。”
时针往回拨二十年。
舅舅在家庭微信群里喊:“明天中秋,阖家团员,我已经预订了‘岣嵝峰’的农家乐,需要参加的请报名,方便我统计人数。”
舅舅家嫁女儿,崇尚新风,在长沙订的酒店,搞完婚礼吃完饭,来自五湖四海的亲戚朋友都各自玩去了。舅舅舅妈两手一甩,不用操半点心。
隔天舅舅就腾出空来了,在微信群里喊大家组队去我们县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去爬山。这地儿我还没去过,甚是向往,踊跃报了名。
我舅,我娘,我三兄弟,嫂子,侄儿,外甥,呼呼拉拉两车人,说走就走了。车子多到开不完,一开始说要去六台车,后来早上掉了几滴雨,许多人才没去了。
岣嵝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现在还是一个国有林场,山上古树参天。还有禹王庙系列名胜古迹。相传,大禹曾到湘江流域治水,到此歇脚。
舅舅常去,人头熟悉。早联系好了当地的农家乐,这样可以把车直接开到山脚下,也不用多花钱。据说,自己买票进山要40元一个人,50元一台车。
我们去农家乐点了丰盛的一桌子菜,然后就爬山去了。山上,白雾迷茫,如人间仙境。每一口呼吸,都能沁人心脾。我们一路嘻哈,一路放歌,好不畅快。
爬到山顶,我们拿出柚子来吃,又拍了些照片。颇有意义的是,山顶垃圾较多,侄儿捡个扫把在那划拉,想扫又不敢扫,怕大伙笑话。
我看出来他的心思了,立即响应鼓励,又喊了外甥一起动手,把山顶观景台打扫得干干净净。
大约是干了活,更主要的是爬了山,大家都已经饥肠辘辘。下到山脚农历乐,一个个又回到二十年前饿死鬼托胎一样,每个人吃了5碗饭。他家做的柴火菜,真是好吃啊。
我们都长大了,如奶奶所愿。
盛世佳节,此生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