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一词在百科中的解释为“独处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整。更是一种独立人格的体现。”可见,独处本身绝非孤僻或者孤独,而是一种内在的力量。
台湾作家简媜曾在《浮在空中的鱼群》一书中说起“独处”。她说“在花事荼靡的人生市街,敢于独自走入无人甬径的人,最能品味独处之美。虽然,红杏枝头春意闹,一直是人所向往的风景,但我愿意说,青萝拂行衣更能涌生慨叹! 独处,为了重新勘察距离,使自己与人情世事、与锱铢生计、与逝日苦多的生命,悄悄地对话。 独处的时候,可怜身是眼中人,过往的人生故事一幕幕地放给自己看,挚爱过的、挣扎过的、怨恨过的情节,都可以追溯其必然,不管我们喜不喜欢那些结局,也不管我们曾经为那些故事付出多少徒然的心血,重要的是,它们的的确确是生命史册里的篇章,应该毫不羞愧、毫不逃避地予以收藏,让它们一一陈列着,一一守口如瓶。独处,也是一种短暂的自我追逐。不是真的为了摒弃什么,也许只是在一盏茶的时候,回到童年的某一刻,再次欢喜;也许在一段路途中,揣测自己的未来;也许在独自进餐时,居然对自己小小地审判着;也许,什么事也想不起来,只有一片空白,安安静静地若有所悟”。
著名作家周国平说:“人生往往把交往看做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过来说,不善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严重的缺陷。”
20世纪传奇女星葛丽泰.嘉宝也曾在事业鼎盛时期说起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请让我独处”。我想这也是很多当红明星的愿望,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过一个再普通不为过的生活。
可见,世事纷繁,人我喧嚣,能获得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已经微乎其微。能学会与自己相处,做自己最坚贞的挚友,倾听自己的心声,做到不被纷繁世界迷离,不随波逐流才是一种向上的能力。
就我本人而言,我是一个外向的人,我想和世界上的任何人都结交成为朋友,我希望自己身边永远都有那样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亲人。
回想自己过去的20年,我只有大学生活才出现了一个人单飞的情况。之前的情况,我都是会和结交的朋友如影随形,就像高中班主任说的似的“上厕所也要一起去”。我善于这样的一种生活,我反而没有独处的能力,我自认为那样的生活让自己活得并没有那么坦荡,也不会是自由自在。所以,在大学之前,社交能力是我的傀儡,我利用它结识朋友,想法设法摆脱一个人的生活。
现在的我,已然上了两年的大学了,一个人的生活,已经从不适应变为了喜欢。在过去看来形单影只的一个人上课,一个人自习,或者说是一个人回家,现在都已是那样的坦荡自然。慢慢地,我学会了一个人做决定,一个人放空,一个人打理自己的生活。一个人散步是最怡然自得的事情,裹挟着温暖的阳光,徜徉在学校的河堤路或者湖水边,发现美好的事物便会驻足,用相机记录下来。欣赏四季的变化、品察岁月的流逝。蓦然发现,与朋友同行虽好,若自己相处,更好。
记得,佛经上说“独处才会生智慧,静然后才能定”。只有在独处中将自己沉淀下来才不容易滋生虚妄的烦恼,身旁安静了才能静观自己的想法,仔细思考当下自己应该从哪里出发,今后的目的地应该抵达在何方。
现在的我一直在追寻,也一直在创造。
一个人,可以将脑袋清空,任思绪自由飞翔,不受纷扰。一个人,才能将一些平日里没能注意和思考的事想得透彻,也只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自我意识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清醒。仔细思量过去的我,有时候觉的厌倦那样的自己,也开心成为了现在的自己。独处,不需要考虑他人,不用徒增烦恼,反而能缓解人际关系的压力。
独处,不是将旁人拒之门外,而是一种自己与自己之间的认真对话,是一种精神上的独处,是情绪的自我管理。现在的我,依旧喜欢结交朋友,但是我不会产生依赖,我可以朋友间开怀大笑、互相诉说心事,可以勾肩搭背的穿街,也可以随时为你准备着,更可以,一个人好好的与自己独处。
独处,是一项值得我们去努力学习并掌握的技能。这项技能在于,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与生活,也能给我们加持一种内在的力量。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留一段独处的时光,只有学会享受独处,才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2801440101a8u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