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征文|我们终将在彼岸相见


Life is like a major sea through,

we meet with a narrow boat Lane.

When he died, we join the trip,

and it has also learned a different world.

——Tagore Stray Birds

01

第一次听说“死”,是在四五岁时。

那年夏天,雨水十分丰沛。有一天,外面正下着暴雨,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来到我们家,当时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见到那位陌生人很意外,也很激动,将他迎进屋后就急急忙忙去了灶屋烧水做饭,爷爷则陪着他在堂屋里坐下说话。幼小的我屋檐下玩水,隐隐约约听到他们的话语中冒出“走了”“老了”的字眼。后来,玩水玩腻了的我进灶屋看奶奶在做什么好吃的,发现奶奶在炉火前抹眼泪。不明所以的我跑到奶奶跟前问她怎么了,她撩起衣袖擦擦眼泪带着哭腔说:“你外祖祖老了。”尽管我不太懂“老了”是什么意思,但也知道是不好的事情,不然奶奶不会掉眼泪。吃饭时我才知道,那位陌生人是奶奶娘家的弟弟,是专程来报丧的。饭后,他说还要去大姐家,又急匆匆地走了。

当天下午,爷爷奶奶就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带着我回了奶奶的“娘屋”。那时的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奶奶娘家又是在山村里,只有山间小路通行,连日暴雨导致路途泥泞难行。我们脱了鞋子光着脚踩在泥地里,一步一步往奶奶的娘家走。等走到时,天已经快黑了。浑身泥水的我们简单换了下衣服,就准备开始晚上的“开奠”。

那天夜里,雨停了,奠仪就在院子里举行,锣鼓唢呐吹吹打打,孝子贤孙们跪了一地,亲朋好友们踩在泥水里,听风水师咿咿呀呀地念诵悼文。懵懂无知的我在人群里穿梭,如同过节一样。有好几次,我甚至跑到了停灵的房间里,透过还未封上的棺材缝偷偷往里面瞧。

或许,在那时的我看来,死亡并不可怕,我那位外祖祖不过是睡着了,而大人们如此热闹地举行仪式来送别她,不正说明了死的重要吗?

02

长大后,我渐渐明白,“死亡”并不是“睡着”,而是意味着“永远地离开”。尽管如此,对死亡我仍无切身的感受。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当看到主人公经历亲人的死亡时,我都无法对那种悲痛欲绝的情感做到感同身受。直到那一年爷爷的去世,我才切身体会到,什么是“永远地离开”。

那年我21岁,正读大二。放暑假前我就跟家里人说要参加一个支教项目,先不回家了。当时,爸爸在电话里说“支教完了就回家一趟吧。”当时的我并没有听懂他话里的意思,嘴里应付地说着“等我支教结束了再看吧”,而心里想的则是“我要去旅游呢回家干吗呀”。其实,那时爷爷已经病重了,无法手术,只能保守治疗减轻痛苦。

八月初,我的支教临近尾声,在电话里得知爷爷生病的消息,立即买了车票回家。三天后,爷爷过世了。到现在,九年过去了,那天早上发生的事仍历历在目。吃完早饭的我端了半碗米汤去爷爷房间,他躺在床上,身上盖着厚厚的被子,喘气声大得仿佛在拉风箱。我把碗搁在一边,轻轻地扶他坐起来,靠在我身上,一米七几的个头已经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我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掉,就那样看着他的气息一点一点弱下去,没了呼吸,像睡着了一样。我放声大哭,妈妈和奶奶从饭厅奔过来。而我抱着他,真的希望他只是睡着了,很快会再醒来,听我说话,向我唠叨。

之后,就是理发,净身,换服,入殓,停灵,守灵,开奠,下葬。那是我第一次经历亲人的离世,而且还是将我从小带大的爷爷。那几天,每晚我都在灵堂里守着,不眠不休。心像被什么蒙住了,失去了知觉,不知道饿,不知道困,不知道冷。一想到我永远都不可能再见到爷爷,不可能再听到他叫我一声“乖孙女”,我的心就钝钝地痛。

这就是死亡啊,可怕的死亡,它让我们和爱的人长久地分别,再无相见的可能。难道这就是我们必然的命运吗?既然每个人都会死,那又何必来人世走这一遭呢?

03

爷爷过世后,我还是会经常梦见他。梦里的他仍旧是那样高大慈祥,笑眯眯地看着我。每每醒来,我都发现自己一脸泪水。我开始想要寻找一个答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最终目的就是死亡,那所谓的“梦想”、“信念”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我现在就要死了,我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我要如何来迎接我的死亡?……种种问题扑面而来,将我重重包围。正好这时朋友发给我国内一座著名寺院的夏令营招募信息,没有犹豫,我报了名。

夏令营只有短短的七天。在那七天里,我学到了很多。尤其在关于生死的问题上,有位法师给了我很好的解答。“黄泉路上无老少。”这个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而死亡是唯一的平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必死无疑。而且,死亡从来都是突然发生的,它不会提前预告。所以,在死亡到来前,我们都要做好准备。

假如明天死亡就降临,今天你会做什么呢?还会为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耿耿于怀吗?还会将时间浪费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吗?想必,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做自己一直以来都想做的事,然后在自己爱的人身边静静地迎接生命最后的瞬间。况且,没有人知道死后的情形,又有谁能说那不是另一种活法呢?生与死,本就是一体两面。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就尽兴地活着吧。只有淋漓尽致地活过,到死时,才能够坦然地说“我这一生,真正活过,无悔了。”

我喜欢的一位作家曾说:“活到淋漓,去时无羁。”这种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是我所欣赏的,也是我所选择的。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死亡来临时,我能够微笑着面对。

04

我想,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而我们那些离开的亲朋好友,都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着,我们终将在那里相遇。曾经读到这么一段话,来自科学松鼠会: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那些我们爱过的人,组成了我们的宇宙。哪怕他们已经离开,却从未走远。而我们,终将在彼岸相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