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涂鸦笔记的过程 day4

做涂鸦笔记的过程

这次的视觉笔记用树的形状来架构整个框架。涂鸦笔记的过程,按从下到上的一个顺序。这个过程类似我们学习视觉笔记的过程,是一个升级打怪的一个过程,要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往上爬,一步一个脚印。

在讲涂鸦笔记的过程,先说一下作者麦克-罗笛。他是涂鸦笔记的创作者,经常在美国各地为各种活动,会议做现场的同步涂鸦笔记,所以他所说的步骤与我们所绘制的视觉笔记有所不一样,他所处的环境下是为现场而作的笔记。所以这个涂鸦笔记的过程,针对的是现场做笔记的涂鸦笔记。

1、调研

在现场作者会对本次活动讲演者及活动主题进行调研。提前的调研,可以让我们对我们所要绘制的内容更加的了解和更有信心。尤其是当遇到初次接触的人或观点。

2、收集材料

到达现场之前要搜集必要的材料。作者一般会多带几本涂鸦本还有笔。这源于他参加过一次活动的时候,一个不愉快的体验。当时他拿的涂鸦本,在接缝处断开了。所以他总结出来,要多带一个涂鸦本以防万一。还要带手机用来查看照片和资料,有时候还要充当手电筒。因为有些场地是比较暗的。书灯,有时候也可以带上。作者很细心的告诉我们,要有一些后备的方案。你绝不会预料到什么时候笔没有墨水或者笔记本损坏,所以要带好备用品,以保证万无一失。

3、提早到场

提前到达现场寻找最佳的位置,灯下并且靠近前方的位置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听到和看到讲演者。可以选择第一排的中间位置。可以减少其他人因晚到或提早离开而带来的干扰。

前三个步骤说明涂鸦笔记的一个准备的过程,这也说明了做一名图像同声传译者。要很细心和认真。接下来第四点就正式进入到了一个创作的阶段。

4、制作标题页

一般在演讲开始之前先制作好标题页。这样就能专注于演讲,而不会在演讲后匆忙赶制标题页。

5、完成涂鸦笔记

讲演开始后,倾听、梳理听到的观点,将感兴趣的内容在涂鸦本上画出来。

6、拍照

完成涂鸦笔记之后,拍照既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备份。

7、扫描调整和张贴

回到家之后,作者会用PHOTOSHOP对涂鸦笔记进行高分辨率的扫描。调整对比度,修正错误。导出PNG格式文件,以便在线分享。作者还出了一个很好的一个建议,他说会议组织者可以向潜在的参会者发放涂鸦笔记推广他们后续的活动。因为涂鸦笔记简洁生动地记录了这次的活动。我们印好的这些涂鸦笔记,可以送给参会者作为小礼物。这些小册子也是组织者的一份非常好的宣传材料。

在第四章第二部分作者简要的解构了涂鸦笔记。这部分内容和后面的内容有些是重叠的。所以,我就用一颗树苗来简要地写下了这十个元素。

1、标题

包括活动的名称,讲演者姓名,时间,地点和活动主题。一般在涂鸦笔记前抽出时间制作标题。

2、版面设计

书中很简要的说明了版面设计。他是强调观点,建立层次结构,乃至于营造氛围都是非常有用的。

3、图表

图表为创建更有趣的元素奠定了基础,寥寥数笔就可以轻松阐明复杂的观点。

4、书写

当需要为图表和信息添加详细的说明可以手写。

5、分隔线

分隔线如直线,虚线等等。可用于对不同观点进行直观的分割以建立次序和结构。

6、箭头

用来说明细节,能帮助聚焦于指定的图画版面设计或文字可以用在多个观点间建立联系。

7、项目符号

非常适合标识一组观点或者强调图像或文字中的某一观点。不同类型的项目符号可以进一步对观点进行界定。

8、图标

在涂鸦笔记中图标可用于直观地标明观点,可反复使用非常方便。

9、图框

用于将多种元素归在单一分组中,表达一个总的观点或主题。

10、署名

我们经常需要把作品发布在网上,保护自己知识产权。

这十大元素作者都以案例来说明,文字说的不多。之前拆解过《视觉思维》这本书,我更喜欢那本书里面那提到的一些视觉得要素以及这本书的目录安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