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九年级的师生们,在二模考试之前,学生们的焦虑情绪波动非常大,而九年级的老师们,也有着非同寻常的糟糕感受—一方面我们在不断探索如何才能高效复习备考,提升课堂质量,力争在有限的时间能让学生们掌握到最多的知识,一方面又因无暇兼顾课堂的多样性与生动性同时看到小部分学生已经从课堂表现上放弃听课而使我们老师苦恼不已。曾几何时,觉得课堂上还有那么一点点灵动,不论多忙多累都会有课堂“亮点”呈现出来,但是最近这种情绪随着学生的焦虑状态而起伏不定,但我知道,不管怎样,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初心,即使不能改变太多,也至少可以通过每一次的复习课,找找自己的哪些不足、哪些是需要特别留意下次继续再努力改善的地方。以本周三的复习课为例,写写我的反思和听课同事真诚的意见反馈:周三是我一周中课最多的时候,除了早读外,一天有五节课,上午有两节在同一个班的连堂课,所以第一节照常是去机房做听说考试上机模拟测试,测试完后孩子们都按部就班回到教室,针对他们在测试中出现的最大问题—信息转述以及回答问题这两种题型,利用这节课余下的最后几分钟,我立马再播放一套信息转述专题,告知学生答题技巧,并在黑板上亲自示范整个答题步骤,接着的第二节课,我打算就针对学生们的这两个薄弱题型,再训练一篇。刚巧同事过来听推门课,第二节课伊始,全班同学按照我的要求在草稿本上写出规范的答题过程,我特意安排了两位同学同时到讲台上板书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最后按照考试流程听取他们两人的答案,最后发现,这位做笔记比较细心的同学信息转述题基本能得全分,但另一位同学则是笔记凌乱无序,在回答的过程中当然不太理想。而我最后却太过于相信学生们的能力,没有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去看信息转述的参考答案,也即是要及时纠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参与。亦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部分同学的草稿过程和结果部分投屏,让更多同学能受益?同时学生们在信息提问题目中,教学生在笔记时候找准三个点“主语、动作、时态”再提问,这个过程的讲解,是否太过于功利性?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改进这个问题。紧接着,我转到了前一天课堂中做过出现问题最多的语法填空题,带着学生一起将做题技巧(顺口溜)再次复习一遍,比如动词谓语时语态,动词非谓形有三,名词注意单复数,形容副词要比较,复杂句式用连词,固定搭配要牢记...等等,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些小技巧他们已经基本能理解,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学生无法快速反应,我觉得还应该在平时训练时候给予加强,所以这一次,我拿出这两年的中考真题语法填空,仍然要求学生像平时做题训练的过程一样将答案的依据写出来,而到黑板上板书的两个孩子也都一一写明原因以做示范,在看到大部分孩子都能在自己边做题时候边在文中圈出他们的提示次,我心里是有些许欣慰的,至少孩子们意识到了这道题解题的思路,也渐渐在适应这个方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小进步。在最后一起核对答案时候,一位同学全对,另一位板书的同学错了一道题—固定搭配题,说明这个做题方法他掌握了,但还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做题才能更加精准。接下来的时间,我大约用了8分钟又一次训练了与课文相类似的文章体裁,给出中文,让学生们以此两两互相考对方翻译成英文句子,就想以此带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训练他们在复习课文的同时能够仿写作文句子。但是后来听课老师反馈,觉得可能她不太认同中文翻译成英文,觉得这样会固化学生思维,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总是先考虑中文再去思考英语。我总觉得,对于一个基本无法将句子完整表达出来的孩子,如果他能通过这种仿写,写出好的、正确的句子,也是未尝不可的。只是针对优秀的孩子而言,这种方式的确需要再一次改进,而如何改进同时使两个层次的孩子都有所收获,我还需要更多的灵感和意见。这节九年级复习课最后剩下的三分钟是我的一大败笔,由于没有留意到时间,我本应该将剩余的三分钟拿出来让学生直接现场写出与要求他们翻译相类似的考场作文,或者是让他们列一列提纲的,但为了赶进度,我居然又转换到复习课文的单词短语去了。平时总是告诉自己,上课不能贪多,也不要总是围绕进度而进度,要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学生为中心,可是心一急,就又犯糊涂。我默默告诉自己,在以后的备考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就算只是一个点,能把它讲通讲透彻学生熟练运用就是非常好的。
日常复习备考课教学,如何体现创意或高效?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康森,这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68篇,希望我的文章能为你赋能,也希望你能为我赋能。 今天我们探讨游戏化思维中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