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现在端午节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了,在农村地区,过端午节还是比较隆重的,一般出嫁的女儿会回到娘家团聚,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过节.关于端午节缘由,最核心的说法就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爱国诗人,出生于湖北秭归。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郢后,屈原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江边凭吊,逐渐形成了龙舟竞渡、包粽子等习俗。秭归作为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尤为盛大,当地有"端午比年大"的说法。2009年,"中国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就包括湖北省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和湖北省黄石市"西塞神舟会".
端午节主要的饮食习俗有包粽子,饮雄黄酒,还有门前悬艾草菖蒲,佩戴五彩丝线或艾草香囊,作用是驱邪避疫.这些我们都不是有太大的兴趣.今年想着让孩子都动一下手,练一练做家务活的基本功,顺便也沉浸式体验一下,过端午节的气氛.我们就想着自己动手学着包棕子,这个念头一起,说干就干.从采买食材开始,全程让他们也都参与一下.
临近端午节,到处都有过节的气氛,虽然街上也有好多成品棕子卖的.有礼盒装,也有散装的,甚至都还有蒸熟的直接买来就可以吃的.小宝就问,为什么我们不直接买那个熟的回去就能吃,还要搞这么麻烦.我说这你就不懂了,买现成的吃,跟自己亲手包的,区别还是有很大的.首先食材都是自己挑的,再加上是自己亲手做的,不管好不好吃,味道都不一样.就像你之前学着包饺子一样,虽然你包的没有卖的好看,可能味道也不一定有街上卖的好吃,但你为什么每次煮的时候,都要挑自己亲手包的去吃,那肯定还是味道不一样的.怎么说你也是参与了,付出了劳动,吃到嘴里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我们挨个挑选了包棕子的各种食材,箬叶,蜜枣,糯米,瘦肉,为了避免浪费,每样都没有买多少,毕竟以前没试过,心里也没底,又怕弄着不好吃,先小批量体验一下.回家之后我俩就 负责比较简单的工序,泡糯米和洗箬叶,到于馅料制作就交给他妈妈负责.干这种活他还是挺勤快的.抢着把箬叶投入清水盆中。他认真地搓洗着叶面,水都溅到脸上也顾不上了。我则泡着糯米,待到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包粽子的大幕终于开启。首先是他奶奶给我们做示范.先取两片粽叶交叠,弯折出一个小巧的漏斗形状。他还没看一会儿,就想动手去试,可小手却怎么也捏不成形。后来是他奶奶握着他的手指,手把手引着叠叶、卷角,他终于费了半天劲捧起一个,又急忙把糯米、蜜枣填进去,一边包一边还感叹着,这想吃点亲手包的棕子,还真不容易.最难的是捆扎。他捏着粽身,我妈捏紧着他的手用棉线缠绕,可那线总是不听使唤地滑脱,糯米也趁机从叶隙掉出来了。他都急得冒汗,却还是反复尝试。最后系好时,那粽子形状都还是歪着的,线绳也是歪歪扭扭地缠着。他拿着自己包的棕子,还要拿给我们炫耀一圈,看起来还蛮搞笑的,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样的劳动是有意义的.
最后我们一起动手,包了有一小盆棕子,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尝一下自己的手艺.还没煮多大一会儿,就能闻着糯米散发出来的香气,开 锅时,小宝兴奋得不得了,虽然这时候估计己经不饿了,但还是很急切的拿了一个去尝,估计也分不清哪个是他包的,因为我包的也不咋好看,我俩水平估计也差不多,反正味道还是挺不错的.有了这一次的宝贵经验,下次再操作起来就要从容很多了.吃完了自己包的棕子后,小宝说这次的端午节过得还挺有意义的.我觉得所有的付出和劳动都还是有价值的,小孩子的很多习惯都还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的,我们也慢慢开始达成了这个共识,希望最终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