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关于知识付费。
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多地主,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讲上都写着“知识付费”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讲都写着两个字是“抢钱”。
仔细看了半夜,标题里大多是有“一小时建立”、“一周学会”、“快速”、“改变”、"命运”、“转折”、“认知升级”、“高效读书”、“时间管理”、“自我驱动”、“七大差距”、“五大秘诀”等字眼。
比如《一小时建立你的阅读操作系统》、《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项技能》、《你与优秀管理者之间,还有这七大差距》等等。
于是你闻鸡起舞,日夜操劳。
这个大学,那个商学院,看来看去,除了一时的鸡血,生活并没有如题一般快速改变,当然你也依然无法崛起,一个小时仍然没有建立自己的阅读操作系统,短时间内也没有掌握一项技能,你也仍然只是一个小小职员,并没有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也就是你仍然是一个草根。
而我为什么说知识付费是“草根经济”呢,
下面分享两个知识付费浪潮下网上热议的现象描述:
场景一
睡眼惺忪中,你伸手去摸手机,第一时间你打开微信。
每天必看的《罗辑思维》公众号,罗胖那60秒语音,你感觉说得真好,接着浏览文章,看见罗胖又在推荐书了,于是忍不住下单买了一本…
接下来,你开始浏览其他公众号,看看还有什么好文章,然后再刷一圈朋友圈,看看时间,嗯差不多要去上班了,然后刷牙洗脸出门…
坐地铁的时间,上班途中的间隙,午饭午休的时间,下班回家的路上,睡前的几分钟……
你都不放过,所有碎片时间你都利用起来学习、自我提升…
大咖的公众号你都有关注,得到APP199一年的付费订阅,你也订阅了不少,你手机里装满了像知乎、在行、好多课、馒头商学院这样的在线学习APP…
你不是看干货文章,就是听在线课程,每天你都感觉时间不够用,那么多书,那么公众号,那么多订阅课程,你看不过来听不过来,你有时烦躁不安,但又感觉自己需要不断充电…
周六周末的空闲时间,你还报读很多速成班,像《3天精通新媒体运营》《1周变成文案高手》等...
你频频出现在各种类型的干货分享会上,各路大神大牛们的分享让你脑洞大开,感觉大咖们真牛逼,你迫不及待地想作出改变,却无从入手…
场景二
甚至是我有一个朋友系列
我朋友刘刚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叮铃铃——早晨闹钟响起。
他眼一睁,立马抓过手机,
打开“得到”,倾听60秒罗胖教导。
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
“完成了30分钟的音频学习。”
然后,他出门上班。
地铁上,再点开“知乎live”
“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
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
他又点开了“在行”,
“抓紧学习了《如何成为写作高手》。”
下班路上,他又打开“得到”,
“我在上面订阅了5个专栏。”
吃完饭,上床,打开“直播”,
“听了李笑来的《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然后刘刚带着满满的充实感,
终于无比欣慰地进入了梦乡。
刘刚这两年很焦虑。
打开电视,看到别人英语流利如老外,
他坐不住了,下了一个英语APP,
走路、做饭都戴着耳机练习听读。
打开公号,读到《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学习的人》,
他坐不住了,赶紧买回一摞书。
刷刷知乎,他又一声惊叹:
“这个人的回答好专业好高深,
我差太远了,不行,我得订他专栏。”
我问刘刚:“你干嘛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啊?”
刘刚一下说了三个原因:
“时代变化太快,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够用。”
“别人懂的东西自己不懂,怕落后于他人。”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害怕自己被社会淘汰。”
刘刚的三个担心,其实极具普遍性。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像他一样患上了知识焦虑症。
看完了,那么上列哪一个知识付费不需要占用大量时间,甚至有的直接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就把大量时间分块变成小时间,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虚度了光阴,而一般的商务人士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听一些虚无缥缈的课程呢?
所以,这个群体大部分都是草根,赚的也是草根的钱。
一场live9.9元,一千个人听就是将近一万,再比如一个栏目一年会员,365元,号称一天一元钱,一千个人订阅就是三十六万五千六百元,就以这两个为例子,我相信很多草根在大部分情况下,尤其是看起来还有上进心的草根,会选择订阅或者听一下,因为在一些诱人的标题和对当下自身处境急切不满意想要寻找改变的情况下,看到这个课程就像落水之后看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但是,你们考虑过没有,如果这三十六万用来做别的事情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具体到个人,一场9.9元的live,你可以在电子书阅读APP上购买一本不错的书籍,一年365元的专栏会员订阅,你可以买多少本书?我认为大部分关注知识付费的草根,大部分都在沿海城市。
就好比,有些初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就相信精神意念可以不让自己饥饿,但是来自农村的大爷却认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不吃饭是绝对不行的。类比到知识付费也是同样的道理,知道的多了,乱花渐欲迷人眼,反而有时候辨识力没有那么高,而为什么草根会去相信一些迅速成功的道理,热衷于听这些课程呢?不就是想走捷径吗?进入传销的大学生不就是想立刻发财吗?
哪有什么迅速发财的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都是不义之财。
哪有什么成功的捷径,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
借助一些取巧的手段飞起来,你爬着梯子到空中说自己会飞了,然而有一天梯子没了,或者有真正会飞的人想带你一起飞的更高,你可以考虑一下会怎样。
没有自己的翅膀,爬的越高你也会摔得越惨。
你付很多钱,参加了一些所谓的高级社群,认识一些人,认为自己厉害了,但是有一天当你有求于人时,谁会理你?课程结束了,课堂上的问答环节结束了,哪个讲师还会理你?
那些所谓的讲师,又有几年的经验呢?
到处东拼西凑一些理论赚吆喝,赚草根的钱。为什么?
我告诉你一个鉴别讲师的方法:
看一下这个讲师的个人经历,如果他的成功恰恰是因为他宣扬一些理论本身的行为,导致他的成功,那多半这样的讲师是绣花枕头。
比如,有些讲师是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呢?那就是通过卖他们的一套理论,编成自己的书,通过卖书实现了财务自由,所以你说你如何通过讲师讲的内容来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呢?讲师自己就不是用自己讲的理论实现财务自由。
大部分很厉害的讲师,很少在一些知识付费平台露面。
为什么?因为我说过,知识付费是草根经济,赚的是草根的钱。有些讲师在线下,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接受一个咨询就上万,你说放到知识付费平台,哪个草根会买?
而且,有的知识付费平台对问题的描述字数还有限制,有的只有几十个字,不到一百个字,凡是自己不能决定,确实需要他人指点的问题,岂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完的吗?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做出的解答就是合理的吗?
如果你真的想寻求进步,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提升个人的工作方法和认知水平等等,不如看书。
你知道做一个线上课程和写一本书的区别吗?
线上课程往往二十几分钟,或者三十几分钟,通过一个直播平台,讲师说几句话,然后语音直接就发出去了,有时候逻辑也不是很清楚,甚至说自己思维比较发散让大家跟上思维,也许讲师会有一个草稿,但是整体听众感觉是比较随意的,因为他是一种碎片化的知识学习。
但是反观一本书的出版就完全不一样,首先要定稿,把出书的内容来回反复修改,和出版社编辑多次交流商讨,整本书的体系框架,销量,面向客户群体等等,都会有一个很全面严谨的论证,而线上知识付费课程,把门槛降低了很多,甚至有时候我都可以开付费课程,好吧,自黑一下。
几十万的实体书销量难道还不如几篇10万+文章?
买书经常会看到在书籍封面上有一个腰封,一般是各种名人推荐或者是一些销量,比如销量几十万几百万册等等。考虑一下,这个几十万,几百万可都是一本一本实体书真真切切堆积起来的数字,和一个网上10万+的内容相比,哪一个更有说服力呢?不好一刀切,但是应该有一个自己的论断。
365元的专栏订阅不如出去看看世界
如果你不订阅一年的专栏,你用这三四百元买一张飞机票,到中国的另一个城市看一看,住一晚,哪怕是自己带着面包住个青旅,你的感受会完全不一样,因为你真正的走出去了,你真正的切身去感受这个社会,而不是局限在自己的职位上,跳不出来这个框架的限制,你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一下这个社会,另一个城市,不同的人群,他们是怎样的生活,而不是打开自己的手机,摸一下自己油腻的头发,带上耳机或者不带耳机,划开手机和文章开始描述的两个场景一样。
而且,很多情况下,一年的线上课程价格远远不止365元,并且可能为多个知识付费平台付费。
最后,优秀的线上知识付费课程肯定有,但是相对于书籍来说,还是书籍质量更优秀的概率大一些,尤其是很多经典书籍,而且现在有很多书单推荐,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读到垃圾书。
另一方面,我也是一个草根,只是我是一个爱读书的草根,如果你也喜欢读书,并且支持我的想法,欢迎点一下关注,留言评论。
如果你真的想要知识付费一些线上讲座或者课程,那么给大家一个建议:
你先去搜一下这个讲师,了解一下他的成就,看看他在他讲的领域大概是什么位置,如果全是关于理论的宣扬而没有实际的操作,那么多半你可以放弃了。
-END-
自我介绍:
2015年开始进入公众号领域,近两年也为一些律所和律师以及教育培训机构做过新媒体品牌推广和营销咨询服务,今年暑假由于在国外使用公众号不便,混迹于简书几日,几篇正文均上首页,常年在朋友圈对当下创业圈,互联网热点事件插科打诨,现在是一名某互联网知识分享平台最年轻开课最少(0)的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