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吐槽自己身边有的人总是学不会“好好聊天”和“好好说话”,好像他们都得了沟通困难症。其实,不会好好说话这毛病自古有之。
而且,这是病,得治。
《辛十四娘》是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一篇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个叫冯生的人,有一天在路上偶遇一位少女,顿时惊为天人,心生爱慕。偶遇的少女是个狐妖,姓辛,家中排行第十四。冯生娶了辛十四娘,然而脾性不改,因为不会好好说话,遭人陷害入狱,狱中受尽折磨。辛十四娘费了一番周折救他出来,冯生此时才幡然顿悟,悔不当初,然而辛十四娘与他缘分已尽。后来,立志修仙的辛十四娘如愿名列仙籍,位列仙班。
其实,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可以叫另一个名字:《作为一个修仙的狐妖我是怎么把我不会好好说话的愚蠢作死丈夫救活的》。
暂且避开美丽聪慧,修仙向善的狐妖辛十四娘不谈,我们来说说其中三次作死的愚蠢丈夫冯生,看看他的作死历程。
第一次作死:
第一次作死,发生在冯生趁着醉意向辛十四娘的父亲提出要娶辛十四娘时。
酒壮怂人胆,冯生说:“闻有女公子,未遭良匹。窃不自揣,愿以镜台自献。”辛父亲看他醉得不能自已,就说要和老伴商量一下,让他等一等。冯生趁着醉意还写了一首唐朝诗人裴航的求婚诗:“千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云英如有意,亲为捣玄霜。”
后来辛父去了帷幕内,出来后婉拒冯生。冯生再三请求,辛父默然不应,于是冯生一把掀开帷幕,大声说:“伉俪既不可得,当一见颜色,以消吾憾。”辛父登时大怒,当即命人把冯生赶了出去。
冯生的第一次作死,不在于他唐突美人,毕竟他生性放荡不羁爱自由,而是那一句“一见颜色,以消吾憾”。个人愿望倒是达成了,可毕竟辛十四娘的父亲还在一边呢,显然冯生没有考虑未来的岳父的感受,于是岳父也就毫不留情地把他赶出去了。
不会好好说话的人,总是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第二次作死:
第二次作死,发生在冯生和他的朋友,楚银台身上。
楚银台的父亲在省城做高官。楚银台这个高干子弟少年时与冯生是同学,可惜品行不好,是个贪色酗酒的花花公子。然而,性情轻脱的冯生却经常和这位不学无术的楚公子混在一起玩乐。
一次,楚银台来到冯生家中,言谈中说到自己最近新作的诗,请冯生看。冯生看了,觉得楚银台的新作诗不诗文不文的,就当面嘲笑他。楚银台十分恼怒,两人不欢而散。
不会好好说话的人,也不懂得尊重他人。
第三次作死:
第三次的作死,还是发生在冯生和楚银台之间。
省里的学台大人来考试秀才,不学无术的楚银台得了第一,冯生第二。楚银台得了第一,自然高兴,又派人邀请冯生一起饮酒。冯生一开始听了辛十四娘的话,再三推辞,后来终于没有抵挡住诱惑,去了。宴席上楚银台向冯生炫耀自己的第一名,满座客人也纷纷配合他,只有冯生大笑:“到了现在,你还以为是你的文章作得好,才成为第一名的吗?”楚银台羞辱难当,满座客人顿时静了,简直是大写的尴尬。
不会好好说话的人,不注意场合,乱说一气,顾自己痛快。
回到家,冯生也后悔了,对辛十四娘说了这件事,辛十四娘听了非常不高兴,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君诚乡曲之儇子也!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我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君祸不远矣!”
“你真是个轻薄的人啊!君子受了你的轻薄,虽不会报复你,但你也丧失了你的品行;小人被你轻薄了,一定会想方设法来报复你的。你已经要大祸临头了!”
冯生听了自然又害怕又后悔,再三请求辛十四娘才答应帮他,要他闭户不出,断绝交游,停止酗酒。冯生答应了,过了一段时间,冯生去城中亲友家吊丧,又遇到了楚银台,楚银台再三邀请,冯生再三推辞。可惜冯生本性难移,楚银台也干脆,直接命人把冯生扶到马上,到了楚家直接准备一桌酒席。
然而冯生并没有意识到这桌酒席是楚银台专门为他准备的鸿门宴,就是为了报复屡次当众取笑他的事。酩酊大醉的冯生被楚银台诬陷酒后杀人,告到衙门。冯生没有证据,加上本来性情轻佻放荡,自然没有人听信他的说辞。
至此,冯生的三次作死结束了。一般人到这一步基本没救了。但冯生毕竟是这个故事的男主,根据主角不死定律,一定会有人救他。这个如同bug一般的存在自然是辛十四娘,她费了一番周折扳倒了楚银台的父亲,救出了冯生。也彻底明白了修仙不能为儿女情长所累,决定离开冯生。冯生这次以后彻底醒悟了,然而辛十四娘得了暴病,一天天衰老,最后突然逝去。冯生痛哭流涕,将她厚葬。
再到后来,冯家老仆出远门偶然碰见辛十四娘,她又是少女模样,如同冯生当年在路边的初见,容华绝代。
蒲松龄写完这个故事后,也是有感而发:
异史氏曰:“轻薄之词,多出于士类,此君子所悼惜也。余尝冒不韪之名,言冤则已迂;然未尝不刻苦自励,以勉附于君子之林,而祸福之说不与焉。若冯生者,一言之微,几至杀身,苟非室有仙人。亦何能解脱囹圄,以再生于当世耶?可惧哉!”
蒲松龄说,轻薄的言辞,大多是读书人说出口的,这是君子应该惋惜的地方。我曾经冒着错误的危险,说冤枉已经迂腐了,但为什么不刻苦勉励自己,来使自己依附于君子之道,使祸福之说离自己远些呢?像冯生这样的人,一句话的差池,几乎遭到杀身之祸。要不是家里有仙人搭救,怎么能保全性命从牢狱中脱身,还能再次存活于世间?可怕啊!
所以,答应我,以后好好说话,好吗?
参考书目:《聊斋新译》山西人民出版社
想看古文,但是没时间,太麻烦,注释太难懂?没关系,我来和你一起看。
行成于思毁于随,欢迎说出你的看法,带来不一样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