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缝补补过一生》

  ——后山学者尚道子

    人生如一场大梦,岁月逝水般匆匆。在这趟如梦的旅途中,我们常执着于一时得失,较真于琐碎纷扰,却忘了该以一颗平和之心,去承接生活的波澜。若一味钻牛角尖,终将陷进烦恼的泥沼——着了相,也迷了心。顺其自然,方是生活本该有的模样。


      回首往昔,人生百态尽在眼前,苦与乐交织,得与失并存。那些或明媚、或黯淡的经历,其实都是命运赠予我们的独特礼物,都值得我们心怀感恩与敬畏去接纳。每一段路,无论崎岖或平坦,都是成长的磨砺,每一次跌倒,无论沉重或轻微,都是心灵的洗礼。而这一切的根本,全在我们的起心动念——须是正心、正念,善心、善念。心若偏斜、违背伦理,终将如种恶因般自食苦果,难逃反噬之报。


        在这漫长的人生途中,早一点悟透些道理,就能少走许多弯路,若能多遇几位良人,更是生命难得的幸运。他们如灯,能照亮迷途,如港,可遮风避雨。让我们在混沌人间仍有依偎,在孤独时刻仍有回声。

      吃些相对健康的食物,是滋养身体的根本,读几本丰富心灵的书,是安顿灵魂的方式。这些看似平淡的日常里,其实藏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


      可啊,善良虽是人性中最珍贵的光芒,却万不可滥施。我们的善良,必须带着锋芒——既能温暖他人,也能护自己周全。这世间本就复杂,人心更是纷纭,若毫无保留地付出善良,反而易被利用、被伤害。懂得分寸,那份善才能成真善。

        独处之时,不妨静静捧出自己的心,审视那些藏在角落的伤痕与缺口。生命里的失望、争吵、离别,都像风雨蚀刻,在心上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而那,正是我们该缝补的时刻——以坦然为针,以释然为线,把那些破碎的记忆一点点缀补,让心重新变得完整、明亮。


        这一辈子,说到底,是一场关于“放下”的修行。放下心头的喜与悲,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万事万物,皆以释然处之。“神马都是浮云”,唯有感恩每一次遇见,敬畏每一场相逢。

        常想起虚云大师的一段话:“何为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是谓空。何为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戒。何为清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谓清净。”字字朴素,却如晨钟暮鼓,在心底久久回荡。


        我习惯每日卯时,漫步于乡野、田间与河边公园。置身自然里,与山川同息,与流水同频——看草叶舒展、花开次第,听鸟鸣清脆、虫语呢喃。在这无边的空旷与宁静中,心也跟着变得宽广、通透。只有这时,人才真正属于自己,才能把心轻轻拿出来,找找裂缝、补补残缺,而后重整行囊,继续往前走。

      放下所有心灵的戒备,彻底放空自己,是种难得的修为。在这喧嚣的人世间,我们总被万般琐事牵绊、千种念头缠绕,唯有学会定时清空,才能以澄明之心看待世事,以从容之姿面对挑战。


      生活从来难有完美,但我们能以一颗缝补之心,接纳所有不完美。正是在这一针一线的缝补中,我们渐渐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珍惜。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对生命的致敬;每一伤每一愈,都是心灵的升华。

        正如余华老师所说:“夜深人静,就把心掏出来缝缝补补,一觉醒来,有时信心百倍。活着,就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自渡是能力,渡人是格局,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重生。”语浅意深,感恩这份分享。


      愿我们在这如梦的人生里,不固执、不纠缠,怀平和之心、感恩之念、敬畏之意,缝缝补补,好好过完这一生。

      看遍人间四时风景,尝尽生活百般滋味,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自己温暖而赤诚的足迹。

      要知道,唯有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感恩所有相遇,与诸位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