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说: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但今天,我们不谈远方,只谈苟且。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当下,感恩前行。
01 与其等待下雨,不如自己浇花
人生很多时候没有规划可言,边走边看也是一种生活常态。
先做了再说有时候不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可耐何,而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新年是一件好事情,它提醒人们总结过去,思考未来。
过去一年里你过的怎么样,新的一年你有什么计划要去实现。
有人说我今年的目标是瘦成一道闪电,为了表明决心,转身就办了张健身卡。
过了段时间再次聊起这个话题,他吱吱唔唔说忙着工作,忙孩子没空去,打算把卡转让出去了。
这种场景我们是不是都很熟悉?
结果你一定想得到。其实所有的开始都一个相似的特点:一咬牙,一狠心给自己定了一个长期的承诺,享受了几天结果达成的幻觉,然后就该干嘛干嘛。
你会不会买了一本书,草草了事的翻了两下,就觉得好像拥有了其中的知识。
你会不会定了一个计划,却并没坚持下来,只是享受制订计划那几天的快乐。
等有时间了,我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等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我就把握机会争取做个大项目。
等生完了孩子,想去哪去哪,想吃啥吃啥,不能委屈了自己
等赚了1个亿,我就金盆洗手,陪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可事实呢?等到了你要的这个结果,却又陷入了新的欲望陷阱与等待,如此反复。
等待不可怕,可怕的是痴情等待,确始终不落实行动
《飞屋旅行记》这部电影里,讲的是一对老夫妇计划去一个叫做梦幻瀑布的地方。
他们有一个存钱罐,约定好等钱罐满了,他们就出发。
但日子并没预期想象的那样好,汽车要修,男人生病要住院,房子漏水要修……
时间过去了,但罐子里的钱却不曾增加,于是迟迟未能出发,
终于有一天,老太婆过世了,老头子一个人待在空荡荡的房子里。
直到房产拆迁队威胁拆掉这所老房子,老头萌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在房子上面绑了成千上万个气球,在一片惊呼中,他的房子竟然飞起来了,他穿过雷电,飞往了梦幻瀑布。
没想到梦想的实现是在他最落魄,身体最糟糕的时候实现 了。
也许当房子腾空而起的那一刻,才突然明白,原来无须等待,自己早就可以上路了。
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02 热爱生活,全情投入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有些人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兴趣,像一块海绵,不断获取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还有一些人,似乎风清云淡,他们觉得生活不过如此,
一年到头说不清自己是过了365天,还是把一天Ctrl+V, Ctrl+C了364次,
他们总觉得自己运气不够好,钱不够用,假不够休,老婆不够温良贤淑,
老板不仁慈,工作很乏味,总之,生活就是味同嚼蜡。
那么有趣之人和无趣之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有一个解释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我们都知道兴趣的英文是interesting,
其中inter是在……之间,后面加上了代表最高级的est和代表当下ing,
所以形象的告诉我们兴趣就是你以最高级的形式投入到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当中去。
当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当中去,无论事情难易大小,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让我想起了抖音上小和尚与老和尚的一段对话,
“师父,在你开悟之前,你干什么?
“念经,睡觉,吃饭“
“那现在开悟之后呢?“
“念经,睡觉,吃饭“
“那开悟和没开悟有什么区别呢?”
“开悟之前,我睡觉的时候想着念经,念经的时候想着吃饭,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
现在开悟了,念经的时候念经,睡觉的时候睡觉,吃饭的时候吃饭“。
原来吃饭时吃饭,喝水时喝水,这就是禅。可惜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工作的时候想着出错,恋爱的时候担心分手,……
无兴趣一族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进入当下,看书的时候再想,读这本书,有什么用?
机会出现的时候,再想万一做不好怎么办别人会怎么看我。
因为害怕努力了也没有收获,所以干脆就不投入。于是无法从任何事情中获得乐趣,
当然对什么事情也都提不起兴趣。
忙碌的丈夫对家务不感兴趣,要么是没有腾出投入的时间,要么就在想再怎么做也会被老婆数落
父母对如何使用电脑不感兴趣,也许是他们觉得自己用不好,或者你让他们觉得自己太笨了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要么是自己觉得没有学好的能力,要么再怎么努力始终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一些朋友对恋爱不感兴趣,很可能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害怕自己全情投入受伤了怎么办
有些同事对晋升不感兴趣,也许是觉得自己能力还有待提高,或者担心搞砸了别人怎么评价自己
所以没有人愿意承认我很害怕,所以他们宁愿相信这对这些事情根本不感兴趣
生命就好像一面镜子,有趣之人对生活保持着极高的投入度,全力拥抱,生活也全力拥抱,
正所谓越努力越幸运,而无趣之人用没兴趣把自己与生活隔绝,远离生活的人,生活也远离他。
03躬身入局,乐于奉献
罗胖在跨年演讲里引用了曾国藩的一则故事,深入浅出。故事是这样的,
农村里,有个人出门,看到在一条很窄的田埂上,俩人顶上了,谁也不让谁。
为什么不让呢?因为俩人挑着很沉的担子路太窄了,谁要让,就得从田埂上下去,站在水田里,沾上一脚泥。
你作为一个旁观者,想上去劝,咋劝呢?谁也不服气啊。
曾国藩故事里,这个旁观者他走上前去,说来来来,我下到田里,你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会儿,你一侧身,不就过去了吗?
曾国藩管这种方法叫:躬身入局。
我们抱怨孩子没有耐心,不够仔细,那有没有身临其境去了解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困难
我们抱怨部门沟通困难,各司其职,那有没有抛开自身利益去迷局一探究竟呢
我们抱怨生活平淡如水,那有没有真正投入每一个细节去发现快乐呢
人的大多数烦恼从何而来呢?
不禁想起鲁迅笔下的杨二嫂,让大家记住的不是她清贫困苦的生活,
而是她那种越穷苦却越难以摆脱的小市民心态——爱贪小便宜。
鲁迅写道:“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
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一个顺手牵羊之势,那副鄙陋可怜的形象立马浮现了。
贫苦的生活并没有激起她的斗志,反而使她变得越发沉沦,最后形成了贪婪而又牢骚满腹的性格。
当生活过得难以下咽时,很多人便开始乱了方寸,变得尖酸刻薄,
见不得别人好,总想获取,却又不愿付出,烦恼也便因此而起。
佛教有个词叫悦纳,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自己让自己变得美好、开心起来的能力。
《被讨厌的勇气》里面有一个概念分析得很透彻,我们都属于多个共同体,
属于家庭,属于学样,属于企业,属于社会,属于国家,
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
才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不要总想着 ,这件事儿不在我的职责范围内,因为需要才有价值
不要总抱怨,家庭孩子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奉献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世界变数太多,社会节奏太快,所以今天我们不谈远方,只谈苟且。
对于无法左右的事情就不要费心费神费力去焦虑,
而是珍惜当下,有想法就去做,把精力投入到每时每刻正在做事情当中去,
不计私利,乐于奉献,带着你的好奇心去探索更多未知的美好吧!
人生一定是在不断自我迭代中逐步成长起来的,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昙花一现的坚持。
再小的努力*365天都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