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是一件自然而然却又充满挑战的事情,是我们生而为人对社会最基本的贡献之一。但是古往今来,却并非每一对父母都是合格且胜任的。往往在不同的时代,做父母的都有自发的或者外源性的不到之处。
在我看来,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对父子关系的缘起、为人父母父母该如何自处、如何教养子女等的论断,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是可以思考借鉴的。
一是讨论所谓父母子女之间的长幼尊卑。人们往往说父母给予子女生命便是天大的恩德。先生写道:“生命为保存生命起见,具有种种本能,最显著的是食欲”,“为继续生命起见,又有一种本能便是性欲”;“饮食的结果养活了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恩,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先生指出传统观点的误区便在于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无论自然界的发展,或者意在于人类的将来,父母之于子女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这是一种源自于“爱”的自然而然的表现,于是父母之于子女更多是关怀是体贴,而非一种限制和压迫。反之,若是缺少了爱,父母对于子女怀着求报的心思,那付出本身也变成了买卖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先生评价“在人伦道德上丝毫没有价值”。
二是讨论父母子女之间的传承。“因为将来的运命早已现在决定,故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现在我们常常讨论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一个人童年的生活和经历对于他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心理成长都有着莫大的影响。如今社会于近百年前而言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依然有一些人,他们为自己的一己私利于子女的现状和未来于不顾。这些人不过是自私自利罢了,他们为了自己一时的欢快,不仅仅断送了自己,也透支着子孙的未来。“凡是不爱己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就连硬座了,父亲也不过,如古代的草寇成王一般,万万算不了正统。”所言正是如此。不仅贻害子孙,更要贻害社会。
三是讨论如何将父母对于子女这种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纯化,传于后人。此处讲一是理解,二是执导,三是解放。理解是要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有着本质的不同,与孩子相处中要以他们为本位。指导是讲站在同等的地位上,指引前进的方向。解放,是要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
最后又探讨了一个获得解放了的、独立的子女,对父母对家庭的影响。
依我看,对于怎样做父亲这个话题,最根本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起点和立场。带着爱出发,之后只是一些方法上和技术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信一个有爱的人,会有足够的耐心和能力来学习和解答。而一旦没有了爱之心,所做的事情就南辕北辙。即和自己的愿望有所悖逆,也让父子之间充满隔阂,双方处于痛苦之中,也给社会留下不安定的隐患。一个为人父母的人。首先是一个成熟的人。是一个拥有爱、懂得爱的人,是一个愿意为了爱爱付出的人。
而作为子女,有时候回过头来数落父母的不是之处也没有什么意义。一方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另外,木已成舟。有些留在生命里的痛苦,自己知道就好。重要的是努力去治愈。没必要再捅开伤疤,用自己的血去呼唤别人的愧疚。
我们这个时代,传统的家庭关系逐渐解构阶段,甚至家庭观念已经分崩离析,和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有大有不同。虽然文中先生讲“中国家庭实际久已崩溃”,但这种分崩也仅是传统大家族式的家庭向着小家庭的转变,或是一些更为传统的甚至沦为糟粕的家庭伦理的崩溃。
而今的时代,甚至小家庭都变得逐渐难以维系,这是因为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要求,让个人越来越少地依赖于家庭就能够获得自己生活的所需和价值的实现。这种现实情况同时也使年轻人对于生育和抚养下一代缺乏动机。当今,成为一名父亲越来越趋向于作为个人的社会责任,传统家庭和子女关系的激励,逐渐消亡殆尽。
在这个时代,爱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