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时隔多日,又一次踏上了回那烈村的路。驶入村头的红军桥,映入眼前的是山脚下白墙蓝瓦的民房更清晰了。近来不曾被喧嚣纷扰的清幽小村,逐渐热闹起来,休闲亭下弥勒山歌非遗传承人不厌其烦的教着村民练唱,还有三五玩着牌,旁边簇拥着一群“军师”,构成了美丽的田园图画。
2015年,第一次踏入那烈村,山脚下形态各异破旧的房子,房前的一片良田,村里人的超近意识,在那片田野间踩出走近道的无数小路,如一条灰白的带子,曲曲折折伸向杂草蓬菘的小河,留下一条条历史痕迹。
如今,进村主道,田间路及河堤路已整治硬化,路拓宽了,民心更暖了。供销社精心打造的“红色甜源”田园综合体雏形初具,这儿有山,有水,有花,有田,有鱼儿在稻间嬉戏,有瓜菜飘香,与城市毗邻,却又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这里你可以到稻间赏鱼、逗鱼,还可以采摘,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让你感受一种比城市更愉悦的惬意,感受“绿意盎然花香四溢”的别样壮美,放旷而恣肆,向回家的人张开了欢呼的双臂,招示了欢迎与期待。
进村时,我梳理一下情绪,村落淳朴、自然、温馨,让我的心舒适安逸,充满愉悦的爽劲。村里秩序井然,为新农人的生活而构筑设置,为村庄繁荣而美化。浓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流动而变得更深情亲切了,柔柔的乡音软化了我无数次欲放的粗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