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看了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讲自己在纳粹集中营里活下来的故事,并后来推出了自己的“意义疗法”,非常了不起。
作者在这么残酷的环境中,每天都面临着死亡,但仍然保持深入的思考,并输出了自己对于生存意义的理解:
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
1、工作(做有意义的事)
2、爱(关爱他人)
3、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什么是意义:
百科上说:意义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等,都包括在意义的范畴之中。
回到我们生存上来,看什么是生存的意义?我曾经在思考中得出一个结论:问题比答案重要。面对这个问题同样如此。对于每个个体而已,什么才是属于自己的生存意义?
在这里:属于自己的生存意义和属于人类的生存意义,是大有不同的。人类的意义在于共同体的价值,个体的意义在于个性化的价值,即一个是人类基因本能的进化延续意义,一个是个体的自我实现意义。
从人类整个物种的发展来看,我们每个个体实在不值得一提,你在或者不在,物种的基因还是会继续进化延续,不差你一个。
因此,基于这个前提,我们就要脱离群体看个体,我如何能够让我存在这个世界的这几十年时光让自己过的意义?如此也就理解我们通常追问自己“人活着有什么意义的时候”其实大部分是在讲“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没错,我们个体除去基因延续的部分,还剩什么呢?
那就是我们的理性思考能力。笛卡尔说:我思过我在,就是指我们主动思考的时候,自己就出现了。
如此,我们要让自己生存的有意义,也就很容易回答了:那就是按照我们主动思考的方式去生存而不是惯性本能的放纵自己。
我们要让自己生存的过程中变得有意义起来,只需要两步:
1、主动思考并设定一个可衡量的生存目标
2、主动付出行动去达到这目标,这才显得有意义。
主动付诸行动到达自己设定目标的过程就是自己找寻的个体意义,即:
我们按照我们设定的目标在生存,这一切才使得我们个体的存在显得有独特意义,而不是随大流的放纵刺激自己。
看看周边有很多人,退休还是离职,一旦闲下来就一下子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显得格外焦虑和不开心。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因为失去了目标,让自己所有的行为变得随机起来,让自己开始活在惯性本能的决策世界里,自己丢失了生存的意义。
如此财富自由也不过是一种幻像而已,这个世界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因为有意义的过程一定是要有自己设定的生存目标的,因此你的有效行动也一定是朝着目标有约束的前进。一旦随心所欲的自由就会失去有路径的目标,这样的生存将变得毫无意义,又为何要向往?
主动给自己设定目标,让自己刻意为了目标而刻意行动,才会让自己的打拼过程变得有意义起来,共勉!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