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当代美术馆|浪漫永不泯灭

五周年的宣传海报

上海明当代美术馆 展览现场

上海明当代美术馆(McaM)创办于2015年,是由上海明园集团资助的非营利当代艺术中心。美术馆空间由上世纪曾享有“花园工厂”的上海造纸机械厂的工作车间改造而成,呈现U字空间形成完整的下沉式舞台架构,占地面积共计3500平方米。

美术馆集中推动以视觉表演为基础的当代艺术活动。特别关注实验剧场和多媒体展演,并涉及与表演概念相链接的装置、绘画、雕塑、录像、声音、诗歌、舞蹈等活动,推进这些领域的深入实验和跨域交流,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打造多媒体展演的专业平台。


展览作品部分选集


明当代美术馆的定义




录像专场:

《就地起舞》简介


往期《就地起舞》回顾


一段两人交互的录像

用夸张的慢动作方式,两位艺术家似舞非舞,一推一就地来回交手——是柔美的舞蹈,亦像慢速的打斗,每一个动作都刚柔并济,缓慢而不失力度,背景音乐是时而出现的节奏声,引导观众进入录像中的意境。


展览的形式

观赏者—— 一人一耳机一屏幕。当你带上耳机,站在电视机前,记忆被拉回过去的那个世界,几乎不被外界干扰,这是一个很好的观赏方式,不会打扰别人,也能让自己专心于录像的内容。

每一个展牌都有对应的录像

这是一个观众席。我们可以自由地走上去,坐在自己感兴趣的屏幕旁,带上耳机观看。

而对面则是一个投影大屏幕,一边是过去的老电视与液晶电视以及放映内容——外在与内在的更迭,另一边是观众们安静地看着现代化投影仪关于记录老一辈纪录片的放映。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每一个都颇具创意。

部分展牌


部分展牌


部分展牌


部分展牌

最感兴趣的一个影像作品:

作品名称


观看环境

观看这个作品拥有的是舒适的座椅,但是影像中的画面却让人不寒而栗——这样一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强烈反差,引起了我对于这个作品的思考。作品描述了几场不同的行为艺术,此处选择了其中一场来讲述我对于这段录像的感受。

《报应》

医生用听诊器🩺治疗坏掉的自行车,全程毫无感情波澜。

《报应》

一屋子的羊肉串悬在线网上,其中有几个人不断地用酒精灯去炙烤它们。

《报应》

最终点燃了地上的纸,大火席卷了周围的肉串。

《报应》

火势很大,几乎要燎人,而医生还在修自行车,纹丝不动,此时的冷热色差和两个空间内人的情绪都呈对立状态。

《报应》

此时插入一段人们休闲地烤着羊肉串并且享用的画面。

而场馆内的火已经渐渐减小,原本害怕的人也越发大胆,甚至有人走上前,拿下了线网上烤熟的羊肉串,开始嬉闹着吃了起来。

此时人性的贪婪让他们忘记了对于火场的害怕,而所对应的作品名《报应》也体现了对他们的警醒意味。

还有屠宰的场面以及别的录像,我并没有过多的拍照,因为只言片语表达不出真正的含义。

但是这个作品给我展示的,是生命和屠宰,是起点和终点,是过去和现在,是反思。



书籍专场:

展品


《求职》


《求职》介绍

看到这个作品的同时,想到了安迪·沃霍尔用铁板印刷技术所制成的《玛丽莲·梦露》,总共四面的作者证件照,形象地揭示了外表多样性。


体验专场:

练舞房


《广场舞》

高雅的舞房和贴近生活的广场舞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展区,艺术和生活总是殊途同归的。看到练舞房,因为有过一段舞蹈经历,对于这个布局再熟悉不过。然而驻足细看,无论是民族舞还是芭蕾,亦或者是街舞以及广场舞,都是抒发对于生活的热爱,在琐碎中追求浪漫。



最喜欢的展区:

展区一览


作品介绍


一个浪漫的互动计划


一千个人的秘密燃烧而成的钻石❤️


参与者一人留下一个秘密


废物箱

我们可以选择丢弃,带走或者亵渎他人的秘密,但是也要留下自己的秘密


我保留下了他人的信封

留存了这句话,并留下了我的秘密。


展区


“它”的现在

这是柔软又脆弱的艺术品,孤零零地摆在展区中央。

“它”的过去


“它”的过去




阅读专场:


隐秘的阅读空间


所有的书籍都能拿下来翻阅


明当代美术馆囊括了很多不同形式的艺术,它像艺术的储藏室,包容着各个流派的创造。里面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展品,但是我只能选一些影响深刻的来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因为看完美术馆的展品,所思所考实在是太多太多,而浪漫的人,也真是太多太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