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关写春联

每年临近年关,学校后勤都要从网上买好多写对联儿的红纸,招呼几个书法不错的老师,给老师们写对联。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学校图书馆的大厅里,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地排着一幅幅对联,红纸黑字,不仅喜庆而且热闹。闻着沁人心脾的墨香,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操笔写对子的人当中,李老师是个中高手。他拿起狼毫笔,蘸饱墨水儿,点点画画,一个个苍劲有力,端方美观,大气潇洒的字儿就跃然纸上了。我和小时候也每年写对子,虽然不能登堂入室,也算是有一点儿基础。看到群里校长招呼人写对子,我也不由得技痒,喜欢前去凑个热闹。

在那里,别管字写的好不好,可是总能有供不应求的效果。我平心静气,端坐在桌前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写我的楷书的时候。每写完一个字都有旁观的老师把对联条往上抽,写完的时候他们给你负责,放到地上晾晒。一个人写字儿,三五个人围观,众星捧月一般。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别看我们是学校,集中的高学历人才不少,可是能拿毛笔来写对联儿的屈指可数,对对联知识知道的更是凤毛麟角。人们在收对联时,甚至还分不清上联和下联。他们见我是语文老师,问怎么区分对联的上下联。惭愧的是我也是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真的,过年的许多传统,我们都以为对它的淡漠而变得有点疏远了。比如眼前的对联,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再麻烦地去买红纸,买墨水,自己操笔写了。商品时代,人们都喜欢用钱去买现成的对联,或者是交电话话费在商场,银行赠送的对联。记得小时候在街门上,人们还用五颜六色的纸。割成长方的纸条,下面用剪子剪成各种花样,上面纸条上写上字,美名其曰吊挂。到了大年30下午,五彩六色的吊挂挂到门上,硬着灯笼,流光溢彩,煞是喜庆。可是现在人们已经简易地把吊挂换成五彩六色的小旗子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商品时代,什么钱都有人挣,过年的一些习俗变得越来越简单。譬如春联儿,只要掏钱,红纸又鲜艳,刻的字儿又比人写的好。纸,墨水儿都省了,也不用求人给自己写。省事儿是省事儿了,可是过年的味道毕竟少了呢。
让一些珍贵的民俗代代相传吧,在民族里有一个民族的时代记忆,在民俗里沉淀的是世世代代,沿革相传的文化。如果人们一味图省事儿,一代一代的民族记忆依次递减,我们的民族文化还怎么代代相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说出来都不敢相信,读书时候对画画一窍不通的我,机缘巧合加入了大鹏,从此开始我的学画路程,更庆幸认识了加入了“亲友团...
    蝉_羽阅读 4,039评论 0 4
  • ▍焦虑和烦恼 生活中的焦虑和烦恼也许是一种常态,但其实大多的烦恼和焦虑来源于我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少部分是因为...
    秋月连江阅读 2,958评论 2 0
  • 最是金秋才华溢, 一片落叶两行诗。 年少不懂故乡美, 今来常念金水湖。
    缘梦草阅读 767评论 0 1
  • 楚殉乌河矣,非若汉白马。 林亭高尖触,万绿其自新。 同处悉天下,知己寻千里。 恩怨几时休,只有笔墨留。
    守候幸福_4ae6阅读 1,904评论 2 2
  • 踏歌行 (词林正韵) 文/冯素萍 题记:为了缓释...
    冯素萍阅读 5,022评论 9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