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内存模型
JVM主要由堆内存,方法区,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组成,
其中对堆内存和方法区是线程共有的,其他三个是线程私有的
堆:一般情况下存放的对象
栈:存放局部变量,(八大基础数据类型)
栈帧的信息:
局部变量表
操作数栈
动态连接
方法出口(返回地址)
程序计数器:
类加载的过程
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卸载
类加载器
类加载器就是根据类的全限定名将class文件加载到JVM中,转为class对象
双亲委派模型,使用原因?
- 启动类加载器,拓展类加载器,应用程序类加载器
- 当一个类加载器收到类加载请求以后,它首先不会自己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委托给父类加载,每个类加载器都是如此,只有在父类加载器无法完成加载的时候自己才会根据类全限定名加载
- 保证类的比较和唯一性,防止内存中出现同样的字节码(在JVM中,对比两个对象是否为统一类型判断标准:1.都是同名的类完成实例化的,2.实例化对应的类加载器是同一个)
- 怎么不使用这种机制,继承ClassLoader,复写loadClass和findClass方法
GC回收
在JVM中,程序计数器,本地方栈和虚拟机栈都是随线程而生随线程而灭,栈帧随着方法的进入和方法退出做入栈和出栈的操作,实现了自动的内存清理,所以垃圾回收都是集中在堆和方法区中,程序运行期间,这部分的内存分配和使用是动态的
JVM内存为什么要分成新生代,老年代,持久代,新生代中为什么要分为Eden和Survivor
1.减少full full GC的次数,如果没有新生代,每一次minor GC存活下来的对象都会送到老年代,老年代很快会被填满,触发major GC(一般major GC的时候伴随着minor GC,所以看所full GC),老年代的内存远大于新生代,进行一次full GC非常耗时,大约是minorGC的10倍
2.堆分为新生代,老年代;新生代又可以分为Eden和survivor,survivor区又分为spaceS0和spaceS1两个空间。
3.survivor作用就是减少对象进入老年代,只有经过16次minor GC(每次minor GC都会加1)还存活的对象才会进入老年代,做了一个预筛选的过程,两个S0,S1空间目的就是减少内存碎片化(影响程序性能,另外,没有足够大的连续内存空间,程序对一个内存需求较大的对象就会有问题)
4.刚刚新建的对象在新生代Eden区,经过minor GC存活的对象会送入space S0空间,第二次minor GC的时候,会将Eden空间和S0空间存活的对象送入S1空间,这样保证了Eden和S0空间存活的对象在S1中占用连续的内存空间,然后下一轮,S0和S1角色互换,如此循环往复,如果对象复制了16次,送入到老年代
5.内存分配:新生代和老年代为1:2(可通过–XX:NewRatio指定),新生代中Eden和survivor默认比例为8:1:1(可通过–XX:SurvivorRatio指定)
6.持久代:用于存放静态文件,如类、方法等,持久代对垃圾回收没有显著影响
GC回收算法
1.根搜索算法:从一个节点GC Root开始,寻找引用节点,再找引用的这个节点的引用节点,当所有的引用节点搜索完毕时,清除没有被引用到的节点
1.1:GC Root:可作为gc root对象的有虚拟机栈引用的对象,2.方法区常量引用的对象,3.方法区静态属性引用的常量4.本地方法栈引用的对象(Native对象)
2.标记清除算法:从根集合进行扫描,将存活的对象进行标记,未标记的清除,所以或导致内存碎片
3.复制算法:内存划分为两个空间,将活动空间中存活的对象复制到空闲空间,对活动空间回收,下次重复
4.标记整理算法:就是对标记清除做了一样操作,标记清除,但是会将所有存活对象向左端移动,更新对应的指针,相当于做了一次整理排序,成本高,解决了内存碎片的问题
5.分代回收算法:就是新生代和老年代回收minor和major的回收
垃圾回收器
1.Serial:新生代串行收集器,使用复制算法,当JVM进行回收时,暂停所有的用户线程知道回收结束
2.SerailOld:老年代收集器,标记整理算法
3.parNew:就是Serial的多线程版本,新生代,复制算法
4.ParallelScavenge:和parNew收集器类似,新生代,复制算法
5.ParallelOld:并行收集器,老年代收集器,标记整理算法
- CMS(Concurrent Low Pause Collector)对于性能要求大于吞吐量的情况适合
特点:两次短暂停代替了串行收集器的长暂停
过程:初始标记(STW,就是对线程进行短暂暂停),并行标记,重新标记(STW),并发清理
7.GarbageFirst:可以回收新生代也可以回收老年代
调优方案
减少full gc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