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姐姐分享的心理课笔记。
主题:做一个理性消费者。
四种消费心理如下:
1、从众心理(没主见,跟风随大流)
2、求异心理(与众不同,且标新立异)
3、攀比心理(脱离实际,盲目攀高)
4、求实心理(笔记为空,她解释是从实际出发)。
姐姐另外详细转述了心理老师所举的事例:以小朋友过生日想要的礼物为例,不同心理对应不同的礼物选择以及相应的理由。她讲得很起劲。等她讲完,我顺便引出另一个话题:汽车。
她最近随口抱怨过好几次:妈妈,我觉得我们家的车不好看。“old and poor”是她的原话。谁谁谁家的车好漂亮!谁谁谁家有两台车,妈妈和爸爸各一台。我们应该换一辆车。
这就接上了今天的主题:消费。我问姐姐:你自己分析一下,你的想法对应这四种当中的哪一种?
她满脸露出尬笑,手脚不停摇摆,一幅搞怪的样子盯着我,并不回答。她明摆着是想装傻呀!
我心平气和给予回应:“你刚告诉妈妈,第四种心理是最好的。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家里的汽车满足我们家的实际需要。很遗憾我们不能满足你的心理需求。”
还是尬笑。
“那你自己认为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我再问。
“可以不用换车。一,把车漆成全黑,或全白;二,把座椅换成褐色皮椅(现在是布面)。可以的话,把车顶割掉一半(变成敞篷)。”说完很是得意洋洋。
这次轮到我尬笑了。
队友下班回来,姐姐没忘记对爸爸表明想法。爸爸听了同样不失尴尬地笑起来,可嘴上说着:“你应该想想我们一起和这辆车经历了什么。它陪我们很久了,我们有过很多美好回忆。”
“另外,你现在看到朋友家的车多么好,可是还有比朋友家的车更好的,等你看到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的车,所有别的车都不漂亮了。最漂亮的东西没有止境。所以最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不知道姐姐能不能理解这句话,虽然她听完仍旧嘻嘻哈哈,但想必她的心愿仍旧悬而未决。
至此她的愿望清单上又多了一项:漂亮的汽车,加上养很多猫的大房子,爸爸叫她好好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故事到这还没结束。
晚上下楼和朋友玩了一会回来,她又把和朋友的聊天讲给我听,大意如下:小A说她和她妈妈又吵了一架。她爸爸妈妈动不动就骂她们,工作上有压力回家就冲她们姐弟发火,还经常打人。小A说很羡慕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爸爸妈妈比较包容孩子,能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唉,在别的孩子眼里我们把父母这项工作做得多好!可我真有点过意不去。孩子也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毛病啊!
对我家姐姐嫌车难看一事,我还有点想法。狗还不嫌家穷,可见养孩子真不如养狗,伤心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