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伤寒4.15条

【4.15】风温者,因其人素有热,更伤于风,而为病也,脉浮弦而数。若头不痛者,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主之。若伏气病温,误发其汗,则大热烦冤,唇焦,目赤,或衄,或吐,耳聋,脉大而数者,宜白虎汤; 大实者,宜承气辈;若至十余日则入于里,宜黄连阿胶汤。何以知其入里?以脉沉而数,心烦不卧,故知之也。(白虎汤方见前)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黄芩三两 牡丹皮三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制)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制)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 芍药二两 黄芩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三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20g, 白芍药10g, 黄芩10g, 阿胶15g

    这条是说,风温这个病,因为患者平素有热,再加之被风邪所伤,所以得了这个病,诊脉见浮弦而急快。如果头不痛的患者,桂枝汤去桂枝加黄芩牡丹汤治疗。若潜伏的邪气发作成温病,医生错误的发汗,就会出现大热,心烦不舒,口唇干焦,眼目红赤,或者鼻出血,或者呕吐,耳鸣耳聋,脉大急快的,适宜服用白虎汤治疗。病性大实的,适宜服用承气汤治疗。若迁延到了十多天,病邪则会入里,适宜应用黄连阿胶汤治疗,怎么会知道病邪传入到里?因为脉见沉快,心烦不得卧,所以知道病传入里了。患者平素体内有热,再被风邪所伤,因此而得的病(按照风邪、温邪的病邪来分)就是叫做风温,风邪诊脉见浮弦,温热之邪诊脉见数脉。头不痛,病邪不在上焦,引正气趋于上的桂枝可以去。但患者被风邪所累,可予以桂枝汤祛风,予以黄芩、丹皮去热。伏气温病多为医生误治而发,如发汗过多则会引动潜伏之温热之邪,从而出现的大热烦冤、唇焦目赤,脉大等症,与白虎汤之“热、渴、汗出、脉洪大四症等同”,故可用白虎汤治疗,但热邪较重,热邪寻人孔窍而出,则目赤、鼻出血、呕吐、耳聋耳鸣等,皆为或然症。“大实”二字是接上文而言,是说是热实证,按六经辨证辨为阳明病,适宜三承气汤消息使用。若迁延到了十多天,病邪则会入里,此里非胃肠道,乃少阴肾经,又是温热病,即六经辩证里的少阴化热证,适宜应用黄连阿胶汤治疗。下文之“脉沉而数、心烦不卧”也是该方主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