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第80-90页

辅导目标必须集中

由于课时的限制,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要达成的辅导目标不可能太多,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必须集中有限的辅导资源,重点突破,必须达成的某一两个辅导目标,而不可考虑过多过细,泛泛而求。

对于校园里经常发生的冲突事件,要达成的辅导目标会有很多,至于少可以按照四个梯度来展开:

了解人际冲突成因,在这个铁路上辅导的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曾经经历或者目睹过的同学之间发生冲突事件的回顾,在交流探讨,反思,分享,体验的过程中领悟到冲突的发生都是有原因和规律的。

了解人际冲突反应。在这个铁路上辅导的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回顾和交流自己在遭遇冲突时的切身感受,了解人际冲突,在自己生理上,情绪上行为上引发的各种具体的反应。

学会化解人际冲突。在这个铁路上辅导的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团体的活动,分享彼此以往处理人际矛盾冲突的经验,体会。方法技巧,从而在操作层面上提升学生化解冲突的技能和策略。那就可以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来及时的交人际之间的矛盾冲突,大事化小小事化物。

学会防范人际冲突。在这个题目上负担的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对人际交往技巧的有关训练,增进学生的人际知觉能力,合作能力和利他行为,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人际吸引力,并学会处理好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的各种具体矛盾,以防范人际冲突的升级。

四、辅导目标必须可操作。

辅导活动目标的可操作性是指在目标明确,清晰的基础上,将目标细化为可以观察评定便可以训练培养的行为特征。辅导目标的设计是为了便于给辅导活动的实施过程,指出一条具体的路径,明确的辅导活动目标就有导向和控制的作用,表达了辅导活动对于全班儿学生的语气影响,因此目标的设计应该相当具体,以便于操作。

五、必须顾及团体共性目标。所有的团体在运行过程中都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就有着不同的团体目标,不论某一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具体辅导目标是什么,作为一个团体的历程,他们在各个发展阶段都会有一些带着规律性的共性目标。

团体的共性目标大体上包括团体成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的四种应对技巧,即:人际技巧问题解决技巧,认知应对技巧及自我管理技巧。1、帮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下的人际技巧。2、帮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技巧。3、帮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下的认知,应对技巧。4、帮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下的自我管理技巧。

第三节——精心设计辅导活动。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团体发展进程

我们对一节有具体课时限制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微观发展进程做如下的划分,即:团体暖身阶段团体转换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团体结束阶段。

团体暖身阶段。通过热身游戏和其他媒体手段促进团体成员初步的互动。充分展现教师的尊重,接纳,关爱的辅导态度。必要时明确告知团体基本规范肌肤到活动的注意事项。

团体转换阶段。以形象具体的方式提出某一个被团体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演出团体成员中不同观点和不同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的碰撞和冲突催化团体动力。鼓励全体学生参与互动讨论阶级对他人的意见予以回馈。

团体工作阶段。设置更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反映学生成长困惑的活动和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思考。继续催化正向的团体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开放。鼓励团体成员之间不同观点的交换,在支持与面质之间取得平衡。注重团体的组织调控,引导学生关注团体目标,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共同研讨,有效策略。

团体结束阶段。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澄清团体经验的意义。鼓励学生将认知,经验加以生活化与行动化,使自己的收获向课外延伸。设置富有新意,语音聊聊的团体。活动结束未本次主题探索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