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最近心态有些浮躁,断更了整整2个月。这次写得多一点,算是对自己的补偿吧。
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和互联网没有关系,而是有关社会阶层固化的,是否离我们很远?哈哈,可能我确实是一个不着边际的人。
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确实让我感触良多。
其一,是我看了刘慈欣的一篇短篇科幻小说《赡养人类》。书中借“哥哥文明”之手讲述了大刘想象中的人类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阶层固化的情况在其中被描写为一个完全不可逆的线条。最终人类社会到达99.9%的财富在一个人手中,剩下的所有人都是穷人,连呼吸所需的费用都付不起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是可植入大脑的超级计算机造成的,富人可以买最好的计算机,所获得的知识和处理速度就是穷人的好几兆倍,所以富人越来越富,获得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用一句俗话可以概括:因为富,所以富。
小说中的超级人脑虽然听着很玄乎,但是其实本质是和现在社会的现状也没什么分别,产生巨大贫富差距的本质因素就是教育资源。只是在小说中,超级人脑计算机能把教育资源的因素扩大到了几兆倍,更加易于人理解了而已。
看完这部小说的时候,其实当时我很不以为然,直到遇到了2件在身边同一天发生的事,我终于理解了大刘想在小说中所表达的思想:
前一段时间,心态特别浮躁,几乎没有办法好好工作。于是我请了一天的假,背上包,随意坐上了一辆公交车开始了四处乱逛。当时早饭也没有吃,逛到10点半左右,路过一家沙县,我对吃的东西向来不是很挑(有肉就行),也就钻了进去。
正吃着饭,进来了一对夫妻与他们大约2岁的孩子。这对夫妻从衣着和口音来看,可能是外地来杭州打工的。他们的孩子看起来还不会说话,但心情格外不错,好奇的小眼睛到处张望着店里的一切。可能是店里菜单的颜色比较鲜艳,马上引起了他的兴趣,看了一会后,兴奋得尖叫起来。而这一举动,则立马引起了他的母亲的不满,大声地呵斥他不要叫,并开始打他,呵斥的内容诸如“让你叫!再叫一声听听”云云,并不断重复。也许因为5岁以下小孩的学习大部分来自“大人行为学习”的原因,他并不明白他的妈妈为何要打他,更何况他妈妈呵斥的声音也并不小,他开始委屈的哭泣,导致尖叫声更加频繁、大声了。兴奋的尖叫也随之变成了委屈、恐惧、疑惑的尖叫。
此时,我的饭也刚好吃完了,便离开了那家沙县。至于这位母亲最后到底有没有使用暴力成功阻止他的儿子大叫,也不得而知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的孩子在这个“不要大声喧哗”的学习过程中,是充满挫折、恐惧的,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不可能存在。
出来后,我继续漫无目的的逛着。在南宋御街,我发现一家风格非常有趣的咖啡馆,名叫“暖空概念明信片咖啡馆”。在这家咖啡馆的3楼坐下,身后的文艺女青年嘴中时不时哼着不知名的旋律,并在纸上不停的画着什么。安静的环境让我心情舒展,打开MAC开始写PRD文档(真是不要好,请假了还干活)。大约下午3点左右,噔噔噔的活泼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一个大约4岁左右的孩子和他的奶奶从楼下走来,而从他的谈吐、行为与衣着可以看出,这是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和之前的孩子一样,好奇的小眼睛扫视着周围所有的一切,小孩子表达兴奋的行为也非常一致,便是毫不吝啬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惊叹。虽然这个孩子的叫声比之前那个孩子的尖叫分贝少了好几个数量级,但是在安静的咖啡馆中,这个声音则变得非常明显。这时他的奶奶立刻对他轻声说:“你看这里多安静啊,看大姐姐多认真地在写字呢,大哥哥也很认真地在工作,我们不要打扰他们好不好呀?”孩子连连说好,还说:“下次我也要带纸笔来写字!”因为我也被他的奶奶引用到了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朝那孩子笑笑,并点点头。
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在巩固学习的同时,还获得了奶奶和陌生人的双重肯定,获得的成就感将使他将牢牢记住这次学习,理解这么做的内在含义的同时,更悟出安静写字会带来好处。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了这次学习。
对比这两个孩子,他们在未来将所处的社会阶层,也许已经很明显了。我们能责怪第一个孩子的父母吗?显然不能,因为他们的父母也是这么教育他们的,硬梆梆的教育使他们不会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更不会思考事物背后的本质。很多人,是因为穷,所以穷的。富人真正富有的,不是他们的金钱,而是在变得富有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东西。也让我们越来越感叹,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因为“贵子”不是忽然间就能降临在寒门的,而是需要好几代的积累。
而我本人的父亲,也是从农村里来到杭州的,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凤凰男”。而他对我的教育,使他个人的见识、水平、谈吐和积累,就是我的起点。这使得我与在农村的亲戚交流过程中,所关注的点,谈的话题,都不太一致。而我与我公司里的一些高级人才、海归们比,关注的点和谈的话题,也存在差距。因为他们的父辈,已经是远超我父辈的存在,他们的起点也自然远高于我。
那么,这么看来,因为时代节奏的越来越快,社会阶层的固化也会越来越明显。而我需要做的事情就变得清晰了,好好教育我的孩子,不要让他离那些富人差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