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有一位有过短暂停留却给我留下难忘回忆的队友,他叫国峰。
国峰比我小一岁,据他说是在给一个世界五百强的国际巨头公司做中国区的售后和维护工作,因此之前每年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天数是在天上飞。来俱乐部打球是因为实在觉得太累了,想歇一歇。
国峰不论生活还是事业上都应该算是一个成功人士,虽然话不多但是自信,而且颇有点愤青的劲儿。有一次他和我说,他在一个高架桥的上桥处,后面刚好来了一队不知道又是什么领导的车队,舞舞喳喳的。看到前面他的车挡路(因为引桥窄,而且国峰特意骑到中间开),又是闪灯,又是鸣笛,又是喇叭。可是国峰就是不让开,而且慢悠的开上去。我问他你为啥,他说就是看不惯,我问他你没挨揍?他说估计那帮人要么有急事要么不愿意多生枝节,因此尽管能感到车里人想下来,但是最终还是超过他走了。我问他你害怕了吗?他说有一点,但是他咬牙爬完的坡,不过更多的是解气!
那时候黄健还没车呢,因为顺路,国峰经常送我。这样我俩单独聊天的机会就变得很多。他经常出国,有一次我问他在国外待着的感受,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走在外国,就感觉人家的历史是一本书,而我们的历史就是一张纸。
我当时非常惊异,我说怎么可能?咱们国家的历史如此悠久,要说别的比如高科技咱们不好说,讲到历史,应该还没有谁敢说能和咱们比吧?国峰说:在国外,尤其在欧洲,你要说教堂,古堡,宫殿,就是迄今一两百年、两三百年的老房子老建筑,比比皆是。而我们国家,老杨,你见过几个?走在咱们的大街上,你能感觉到历史的存在吗?
我忽然之间明白国峰的意思了。
我们的历史仅仅停留在长城故宫兵马俑,春秋三国战国策中——就拿哈尔滨来说,他们扒掉了那么多深存我们记忆中的标记性建筑,回头留一个索非亚教堂,以示他们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这就好比他们伐掉了一片片森林,却留着学府四和测绘路路口那两棵道中间的树,以示他们宁可牺牲交通顺畅也要始终保有对树的敬畏。
在南京城乡结合部有一个“周园”,那是亚狮龙公司老板建的一个私人的园子,里面不仅有很多佛像,更有好多成栋甚至成院落的古宅。这都是周老先生在这些老房子被政府或地产商强拆之前, 委托人和本家协商后收购并整体搬迁抢救回来的。我要是房主,就是不要钱,我也愿意让他把房子搬走,因为我还能见到他,摸到他,再次走上滋嘎作响的楼梯,我还能回忆起嬉笑的童年和和蔼的父母,但是铲车一过,那可就什么都没有了。别的不说,就这一点,周老先生的佛没白敬,经没白颂,功德无量!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古也照今,照脸更照心。
谁家的历史都是一本书,所有这些书里,我们的页数最多也最厚,但是人家的历史书是看的,我们的历史书是撕的。这就造成国峰说的那个局面,人家的历史还是一本书、而我们的历史现在只剩下一张纸了。
去年,双城的四野指挥部被拆了,虽逮了若干抡镐把子开铲车的,但是真正的责任人用后脚跟想都能知道是谁,而他们一定会平安无事的,因为他们不会自己给自己戴上手铐。
今天,僵持了多年的霁虹桥终于要被动了。一个国家级的保护文物,一个法律上明确规定不能动的,已经是文物的桥,最终还是难逃面目全非的命运。难道我们就没有别的方案可供选择?我们能在大道中间养那两棵树那么多年,我们就不能不动这座桥?试问,现在哈尔滨还有几座建筑物能比霁虹桥更有历史价值和意义?我看过一篇文章,说霁虹桥改造方案最大的受益者是铁路部门,这说明历史,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即使走到2017年,仍难逃被利益左右的命运。
如果有一天拆到市委书记家的祖坟,不知道我们的铲车会不会绕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