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用。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断绝名分抛弃智诈,便利民百倍。绝弃假仁假义,便使民恢复孝敬慈善。断绝投机取巧,抛弃贪利,盗贼就没有了。此三言作为条文规则还是不够的,所以另有所属,朴素如一,减少私欲。
培根的那句“知识就是力量”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那么老子为什么说“绝学无忧”呢?原来这里的“学”是有具体所指的,指的是儒家所倡导的圣智仁义的学问。得道之人是超然物外的,抛弃世俗的价值观,是整体观和宇宙观,而不是世俗人的世俗世界观。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实际上还是指抛弃了“人为”而变为“无为”却反而“有为”。其实我们为人处世,首要的便恰恰是要树立这种“顺应”的思想观念。
圣本无圣,智也非智,所谓圣人其实也不过是因为在某一或某些方面的思想被大多数人接受或是承认,而被冠以“圣人”的称号。盲目接受了圣人的思想也就多多少少会有排他的思想。
老子主张无为而为。老子在第十七章中从管理者的角度谈到淳风,在本章从个体的角度谈到还淳。无为即有为,有为反而不如无为。正如面对一片原始森林,如果我们不去理睬,它自会花开花谢、叶茂叶枯、自生自灭,但一经人类插手,往往是兔走鹰飞,木稀草盛,森林便会遭到灭顶之灾。故而,人与事皆需随顺、还淳。
天地万物有其道,少私寡欲,见素抱朴。清静无为实则是有为,道法自然得自然之道。
弃智、弃义、弃利反而利民、为民、安民。还万物以自然,还万民以平安。
郭橐驼种树的故事告诉我们,无为反而是顺应、是等待、是还淳、是成就。弃绝急功近利就是安然还淳。
教育也是同理,每个个体都有他独自成长的轨迹。过分的外力插手,反而打断了他本有的自然成长轨迹,外力也累,他也乱了阵脚。不如各自安好,适时、适当、适度的导与疏,静待花开。
我们成年人更应该还淳,拥有一颗安然自在心。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遇。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抱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忘形不慌乱。
家务事儿也是。我们总是以爱的名义过分的做着干涉家人,越权的事。其实人人都干好自己的事,人人都站好自己的队,人人顺、事事顺。若总是越级、越俎代庖,人人都累。缠线蛋儿一样,诸事一团乱麻,生活----那也是总解不开的小疙瘩。不如还淳:清顺,清心,清净,清闲。
愿我们都在生活中还淳,在自己的角色中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