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情景设计

今天上午,来自濮阳油田教育中心教研室的杨爱娇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初中英语教学情境教学》。什么是阅读?华东师范大学的吕良环教授说“阅读是读者运用以及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心理过程。”

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是什么呢?有些地方的老师比较重视语言知识(词汇、语法等)的教学,比较重视,应试技巧的训练,最重要的是阅读量严重不足。(初中九年级毕业生需要达到15万词课外阅读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五级阅读要求是:1.一能够根据上下文、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这也是阅读策略的一个要求。2.理解段落中各区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够找出文章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够读相应水平的常见题材的读物5.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利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够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中小学生主要阅读策略是什么呢?1.积极参与活动激活(activating)已有知识和经验。2.预测(predicting)内容,浏览标题,插图 首句,首段。3.略读(skimming):主旨大意,各段要点。4.寻读scanning:快速找出特定信息。5.Close reading:深层次理解信息。6.猜测词义:根据语境猜测词义,如上下文、标点、前后词和已有知识、经历等。7.分析篇章结构。

阅读的基本模式有:Bottom—up model(自下而上:词—句—段);Top— down model(自上而下:语篇—句—词);Interractive model(交互式阅读)

阅读教学三阶段:1.Pre—reading主要是阅读准备、背景激活、话题导入、任务介绍、兴趣激发、语言及策略准备。2.While—reading各种阅读能力养成,信息识别,思维训练,结构分析,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策略渗透等。3.Post—reading:综合运用活动。那么,读前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是什么呢?首先是“针对性”——针对课标,针对文本,针对学生;然后是“关联性”—— 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关联,以旧引新,与新知关联;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具有趣味性。因此,读前活动通常有:引出主题,激发兴趣、以旧引新、处理词汇、扫除障碍、激活文化背景。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些读前活动设计的误区:比如说一味的追求趣味性起不到铺垫作用,或者是不够精炼,用时过多影响任务完成,还有就是直接交单词,无视阅读能力的训练。读中药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动力,渗透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寻读,快读我、细读等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根据主题图片预测,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文化背景知识是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必要条件。然后读后的设计原则有“巩固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形式、问题、思维、互动等。“应用性原则”,能够表达思想、参与活动、迁移等综合运用。“生成性原则”,一定要根据课堂生产来进行灵活的课堂活动。读后活动的类型,主要是复述,比如记叙文、说明文等。还有关联性讨论适当引导鼓励不同声音自由辩论小组,陈述等。

无论怎样设计阅读教学情景,我们一定离不开《课标》的支持,然后根据具体的文本、  学情等设计教学设计。按照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来设计教学活动,  每个活动都应该为教学目标而服务,读前是为了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引起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独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思维关联能力等,读后是为了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演出、回报、分角色谈论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