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学习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学习技巧的框架,总结这套框架的作者叫斯科特*杨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了MIT33门课程,所以至少我觉得,这比我在高中高考前听到的所有尖子生分享的学习技巧都先进。然而我毕竟不只是学生而已,社会人有社会人的做法。所以也仔细花了很多时间来考察这个框架。我认为它能成为那种贞德一样的框架(这只是一个比喻),它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和神圣的,但它代表上帝的旨意,为落魄的王送去加冕。因为我深知,你们需要这股力量。
整体性学习技巧的主要知识流程是: 获取-理解- 拓展(背景,类似过类比,上下游) - 纠错(想当然,常见误区,盲区) - 应用。现在你们对这个流程很懵逼,没有关系,后面会逐一说明。本人觉得,中国高考能上本科的学生,获取和理解知识的能力都是足够的。 我见过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喜欢买书,而且阅读能力都很上乘。唯独对知识的拓展深入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生的想当然的观点的纠错,以及做精进练习和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非常的欠缺。
整体性学习会把学习的信息分为五大类,每一类是用不同的策略的。使用正确的策略才保证你不用走弯路。第一是随意性信息,比如人有206块骨头,虽然也存在一些联想,挂钩,和压缩的处理方法,但那是针对重要的随意性信息,针对一些不重要的随意性信息,大可不必过于在意。爱因斯坦说,他从来不记得引力系数的值,因为这个值他知道去哪可以查到。在所有信息里面,这类信息是最难记的。但是很多时候,你不需要去强行记。第二类是具体信息,这类信息是比较容易记的,但是因为他们太多了,所以其实你记住了但过一段时间也有可能忘记,整体性学习法的主要策略是把它们图像化,并且和后面两类信息联系起来组成模型一起做拓展,你就会对一些重要的部分记得很牢而且不必花很多时间处理太多的具体信息。第三类是观点信息,它们是比较难以获得的信息,因为观点总是要论据和论证过程才能比较全面的理解它的上下文和理解其本身。同时观点统领着很多的具体信息,以及大观点本身就会嵌套着小观点,新旧观点之间总是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所以有时候梳理它们需要专门的时间。第四类是过程信息,这些信息比如说 驾驶的操作流程,编程的算法,象棋的开局套路,弹一首钢琴等,这些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知识,本来就是应用级别的。任何人想要很好的理解,必须要去实践,成为熟练工,才谈的上去改进它们,乃至超越和创新。第五类是抽象信息,比如一个生物学中的蛋白质结构,数学公式和定理,数学和计算机更是在抽象之上建立抽象,一旦其中一个基础抽象没理解,你基本上就理解不了更高级的抽象。
我知道你们很擅长获取和理解,但是我为了本文的完整性还是得说。获取的渠道现在这个时代远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只需要很少的成本就可以获取到你想到的知识,甚至是接触到大牛和专家,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煲剧和打游戏上(我知道我说了也没什么用,你做了才能知道这样做的好处,这是一条过程信息,不是观点信息,谢谢!)。而理解能力的提升你们可以使用英语老师教给你们的任何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我这里推荐的是积极阅读法。因为这个方法才贴近整体性学习的框架,那就是读完任何一个分段落,你都要问自己,刚才作者说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带了什么具体信息作为支撑。这个观点跟我以前接受的哪些观点是想符合的或者不符合的(你总是得及早处理好这些脑海中冲突的观点不然你真的吸收不了新东西),如果你以前有类似得观点,那你自己脑海里有没有自己的具体信息作为论证。有哪些随意信息特别重要。有哪些抽象信息我没有理解,有哪些过程信息需要去练习一下。
我估计这一圈问下来你会跟我说,哎呀好累啊,特么的才读一个段落问自己这么多问题,这不是找虐么。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整体性学习的框架不是一个教你偷懒的框架,它是一个教你如何努力的框架。当你这一圈问过自己后,一直持续到基本上这本书读完,在相当长一期间内,这本书对你都会有足够大的影响,能支持你在生活上去注意到这本书的观点,去练习,去应用。不会读了就忘了。而是读了就变得有用。不会读书的表现就是读而无用,跟背单词一样读多少忘多少。
讲讲笔记。笔记宜少不宜多,讲道理现在不管是什么课程如果老师还让学生疯狂记笔记我觉得你可以忽略之了。首先明确做笔记的主要目的是记录观点,那老师讲了那些观点你得听出来吧,主要的具体信息也得记一下。如果具体信息非常多你可以跟老师要课件。笔记的主要用处是用来课下问完自己那一圈问题,因为上课可能你没有时间想那么多。
关于特别处理,知识得框架总是一些关键信息支撑起来的,关键信息你总是要花一些联系,挂钩,图表等方法去记得更牢一些,主要是针对一些关键的抽象,随意性信息和关键的过程信息,至于外科内科手术过程,我更提倡你用身体去记忆。其它信息你大可不必太在意,因为在理解和拓展完以后潜意识会帮你存的好好的,那这样子我还是会忘呢,没关系,到用的时候,回忆起来是很快的,前提是你把这些信息都理解了梳理了,而不是混乱的,潜意识无法帮你记住混乱的情况,因为这只会让你不安。
以上是获取的技巧,大部分的主要操作是理解,你对一个领域的知识越深,你越容易理解这个领域得新知识。所以为什么有人可以一年读几百本书,如果这几百本书只是集中的几个领域,那真的是读的不要太快。特别处理用于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总是包含一些主要观点,一些关键的随意或者过程信西。
现在来讲拓展的技巧。在理解得基础上,拓展最主要就是把新的信息和旧的信息建立联系。比喻法是很不错的建立联系的方式。在整体性学习框架里,关键信息的顺序和联系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们是你的知识架构的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