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工作机器,是沦陷还是进化?

工业化,现代化,经济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机械化。

当商店门口的迎宾小哥变成招财猫的机械手加“欢迎光临”,当商场的地图指引变成机器人“小豹”的智能服务。

从单纯的重复到智能的处理,机器的出现对于效率的提高,成本的控制,都功不可没。

而在工作中,重复性的事务,循规蹈矩的接受安排,却让作为社畜的我们一度陷入对于增加多样性,维持创造性的挣扎中。

我们害怕,成为一台“工作机器”。效率拼不过机器的同时,还失去了自身的优势。

加上智能化,AI的出现,更是会让人害怕自己逐渐被替代。

机器之所以能给人类造成威胁,很大原因上在于它的高效,驱动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其他原因可以阻碍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人就不一样了,今儿心情不好,明儿来了大姨妈,后天看新同事不顺眼,沟通不畅,都可能成为工作无法正常推进的理由。

在这一点上,机器的优势,是人望尘莫及的 。

而机器的出现,当然不是为了增加失业率,而是为了解放一部分劳动力,集中精力去做更大的突破。

所以人与机器,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你甚至可以把它看成是你的“同事”,他身上特有的完善的触发机制,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位“同事”高效工作的秘籍在于,按下开关,触发程序,就会执行相应的操作。

类比到我们,就是下雨你会立刻掏出伞,那么在这之前,当你看到天气预报显示有雨的时候,就应该触发开关,你需要在包里装上伞,提前把窗外的衣服鞋子收起来,窗户关起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到了单位下起雨后突然一拍脑门想起自己忘记收衣服鞋子,建立起这样的触发机制,可以让经常丢三落四的你逐渐养成好习惯,同时提高效率。

类似这样的触发机制还有很多,把它列成表格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慢慢养成习惯,就离达到机器般灵敏和高效不远了。

当然,这些触发机制还需要不断检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优化升级,这就类似于机器中的系统更新和硬件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保持最优系统,达到收益最大化。

如果要成为这样的“工作机器” ,我想你会迫不及待的继续挖掘机器身上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每个闪光点。争取早点实现机器进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